昨天晚上,我和6歲的兒子,在衛生間里洗漱,洗腳的時候,原本是一人一個盆,可是后來,兒子悄悄的把小腳丫放進我的盆里,還試探著的說,
“爸爸,你盆里的水挺熱乎的。”
“那你就都放進來吧。”我把腳向盆的一側挪了挪,給他騰出一個小空隙。
他的兩只腳丫,搭在我的腳上,臉上露出來很享受的表情。
每天洗漱的時候,兒子都會先給我講一個他學來的笑話,是他平時聽米小圈的故事,他用一個人的聲音,演繹了米小圈,鐵頭,還有老師等兩三個角色。讓我覺得孩子太可愛了。
今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來,最近看的一本書《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里面提到建立家庭使命宣言,于是我就這樣問了一下兒子。
“兒子,爸爸想問問你,今年2023年,你希望家里的成員有哪些改變呢?”我說。
兒子看著我,歪著頭想了想沒有說話,
可能是我問的過于抽象,于是我把問題具體化。
“比如,你希望姐姐有哪些改變?”
他說,“我希望姐姐不再打我。”我點點頭,“嗯嗯”,其實我明白兒子和姐姐之間的“戰爭”,他們不是真的戰爭,而是來自對彼此的愛,都沒有太好的表達方式,兒子內向,姐姐外向,這也注定了,會有一種沖突。
“那你對媽媽有什么要說的嗎?”我接著問,
“我希望媽媽別再把東西弄亂,因為我剛把屋子收拾好了,媽媽就給弄亂了。”兒子很委屈的做出一個表情。
其實我也明白,在孩子的世界里,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當下。因為媽媽太忙于工作,可能會忽視孩子的一些行為。
“那你希望我有什么改變的呢?”我又問,
“你啊,挺好的,不用改變了。”他笑了笑。
我笑了,“其實我做的也不好,總是管著你們,總是對你們有要求,我應該先做好自己,少一些對你們不好的行為的關注,多一些用我的行動來影響你們。”
我接著說,“兒子,你對自己有什么要求呢?”
當我談起他總光著腳的時候,他這樣回答的,他說,“其實我也不想光腳,只是發現,我的拖鞋總不在我的腳邊,當我想穿拖鞋的時候,就是找不到它。”
我被兒子的這種神回復,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