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個好友討論到我媽媽今天要去醫院檢查,那個朋友驚訝的說道她媽媽今天也要去醫院檢查,現在正領著自己的媽媽在醫院看病呢,為了這事特別糟心,我問他去醫院做體檢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呀,這不是好事嗎?
他說要是他媽真的愿意去醫院體檢,他倒還開心呢,但是他媽媽還老覺得因為體檢價格貴,不愿意去體檢。
我有些不理解地說:“啊,現在還是你帶著媽媽去看病嗎?我媽平時只要身體有什么不舒服,就自己去醫院了?!碑斎徊皇钦f隨便什么小病我媽都會去醫院,一般如果不是真的持續性的不舒服。我媽也是不會瞎去醫院的。
他聽完反而也很驚訝的說:“你媽媽真明事理呀,每次我跟我媽說要去醫院做點檢查啥的,她避之如蛇蝎,要么就是抗拒,要么就是不配合,說自己沒問題,你說她又不是醫生,去醫院看一下怎么了?”
到這里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母親一直積極主動的向我匯報身體情況和做檢查,為我省了不少的心。
可能有的家長總是想著報喜不報憂,但是我每每想起我和我媽媽的問詢,她和我說哪兒有點不舒服,自己打算去醫院看一下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擔心,因為她會告知我她的安排,我也會給她提建議,一起安排好一切,我始終是放心的。
生活中總是有很多家長明明身體長期不舒服了,卻一直積壓著。覺得能幫兒女省點小錢就能省著,卻反而讓兒女無法好好工作,在工作日里面都不得不撂下職場上的一大堆攤子,強制性的陪著父母去醫院。
兒女帶去醫院后還要做出一種反抗抵抗的狀態。這不是讓兒女既勞神又傷財,還讓母子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困難,兩個人的心變得更遠了嗎?
積極主動的對自己的身體關心負責,主動告訴兒女自己去做檢查,才是真的為兒女考慮,而不是因為害怕有什么問題,或者是自己判斷沒什么問題就干脆不去了,反而讓兒女更加擔心和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