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它會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這時就會有過量氣體積聚在一起,形成胃氣。這時,吃下的東西被迫滯留胃中,不能及時送到腸道,那些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在胃里面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同時也會出現胃脹的癥狀。
癥狀:吃飽后容易腹脹、噯氣,消化不良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先找到足三里穴,它位于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處;再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此穴,以帶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堅持2~3個月。
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我母親上了年紀后,飯后也常常腹脹,后來她從一位老中醫那里學了一招,腹脹情況就好多了。這一招很簡單,就是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不難找,就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也就是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四指寬處。按摩時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以帶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堅持2~3個月。
消化不良型的腹脹一般是由于胃動力不足、消化酶分泌減少引起的。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生發胃氣、燥化脾濕、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則發現,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變得有力而規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性,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此外,還可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雖然針灸不適合自己在家里操作,但我們可采用長期的按摩,一樣能起到提高消化能力的效果。
治療消化不良、腹脹的穴位還有很多,除了足三里穴,平時還可配合按壓中脘穴(足三里穴和中脘穴位置圖解請見此圖)。這個穴位就位于肚臍上方四指寬處,我們平時吃飽后摸肚子時,有意無意都會按到,按一會兒這個位置,總會覺得肚子舒服很多,沒那么飽脹了。按壓這個穴位的方法和按壓足三里穴一樣,也是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以帶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堅持按壓可和胃行氣,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悶脹感。
按摩穴位的效果只是暫時的,遇到腹脹時如果按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也可吃些助消化的藥物,比如常用保和丸、舒肝健胃丸等。
還需提醒的是,腹脹的原因很多,并非全是由單純的消化不良引起。45歲以上的人由于消化功能減弱,會導致功能性腹脹;新生兒吃奶后會出現生理性腹脹,這與消化道發育不成熟有關,問題不大。需要當心的是病理性腹脹,可能是由腹腔器官病變引起,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便秘、胃腸道腫瘤、膽管及胰腺等消化道疾病等,又或是泌尿道、生殖道感染及腫瘤。建議腹脹長期不愈,超過2~3個月的人,應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長期腹脹、腹痛的中老年人最好上醫院查查大便潛血,或做個胃腸鏡腫瘤排查。
365極限挑戰日更營 Day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