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東方衛視的《四大名助》開播之前,多數人印象里的張曉晗是個年輕作家與編劇,而這次,她是以“煩惱”嘉賓的形式出現的。
她的煩惱是打小生活就被爸爸承包了,這生活的主要內容是玩。幾個月前,某論壇上發起了“有一對奇葩父母是怎樣一種體驗”的話題,張曉晗就忍無可忍的跟了貼,舊帖如下:
“我覺得我們家出廠人物設置真的有誤。從小到大別人家長都要小孩學學學,我爸媽就一直讓我玩玩玩,必須玩,必須去游樂場坐最刺激的過山車,必須去旅游,玩得筋疲力竭也還得玩。(我爸精力旺盛得像24小時便利店)
高一期末考試讓我缺考一門,去歐洲找我爸,玩到最后痛哭流涕要回家真的不想玩了,求你了我玩不動了。我爸還要我堅持玩下去!讓我在大街上暴走感受歐洲的建筑!讓我去博物館玩!讓我看什么藝術家山!(當時內心太恨了,都忘記名字了)
有兩個月當時我爸在國外工作,我媽去香港進修,我一個人住家里成績突飛猛進。老師問我找補習班了嗎。我說沒有,心想,只是這兩天我爸媽沒在家拖我后腿而已!
我說的真是一點虛構成分都沒有。小時候要玩電腦,我爸媽從來不限制,就是一個游戲讓你玩到惡心。
到后來我就在這種玩的壓力太大的情況下長大成一個非常愛工作,超級討厭玩電腦,最喜歡的業余愛好是坐在家里發呆看劇的人。
小時候玩傷了。現在真的很沒活力。
我爸爸還一直要開展我在體育競技項目上的玩樂能力,游泳必須會,后來還有什么網球壁球,我天生站不穩那種,一直被球打。他就很生氣,一見到我就讓我去辦健身卡。他每天健身兩小時。
都是這么健康向上的嗎?
No!還在家跟我切磋賭博技藝好嘛!一邊看電視劇要一邊練習打德州撲克!為了讓我出去打能贏!要是哪次打輸了回來要罵我!還一直約我要去澳門賭!
而且他會觀察我的玩樂興趣動向,有段時間發現我打了幾次桌球,他就要和我一起玩,吃完飯全家一起去打桌球!連著打了好幾天!我這輩子再也不想打了。
長大了我自己住。我想,終于可以好好學習了!一有時間就看書學習。
我爸爸還想盡辦法拼命找我出去玩,一個禮拜起碼三天要約我,剩下三天他和別的朋友聚會,還有一天他自己休息。一有新餐廳就要去吃,有酒吧就要去泡。
我跟他說,老張我很忙要賺錢OK?他就說,差不多得了,賺那么多錢干嘛!有時候我跟他說,我要在家看書,學習專業知識。他說,有什么好看的!出來體驗一下生活比看書強。
總之就是長大后還在我好好學習的路上拖我后腿。
那么問題來了,我爸媽是什么樣的人呢!是黑社會大哥嗎!是江湖扛把子嗎!呵呵,我爸媽都是醫生。還是博士,我媽是傳說中的女博士啊!我爸國內外各一個PHD!
他們兩個就像是學習超好的那種賤學霸還老是要約學渣一起出去玩!
現在我劇本寫不完了!晚上老張又訂好了餐廳酒吧一條龍要玩!我心好累!”
將近一千字的控訴貼,卻少有人能感同身受,連節目現場的hold姐都忍不住問,你確定不是來炫耀的么?
我們不理解她的痛苦,是因為我們大多過著與之相反的生活。我們從小生活在家長與老師的桎梏里,無止境地溫習,上各類輔導班,承受了太多望子成龍的目光,至少要有一技之長來安身立命。至于“環游世界”,這是個意氣風發豪氣沖天的口號,也只是能個口號。
我們向往一萬種自由,而張曉晗的經歷恰好滿足了我們關于自由的全部想象,所以臺下觀眾裁決,她的煩惱不成立。
可她卻在臺上潸然淚下,她說,成長環境太寬松,爸媽從不肯為她做任何決定,自己一路懵懂無助。
她的教育方式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慶幸的是她夠獨立,一直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02
我曾經的同事小柯是個不愛回家的女人。
那時候我在一家雜志社實習,小柯雖已為人母,卻赤子心腸,相處久了,經常與我聊聊學生時代的往事,聊聊世俗的家長里短。
一次小組社交活動上她接到老家打來的電話,說女兒感冒發燒很嚴重在掛點滴,你能不能回家看看她?小柯敷衍著甚至是不耐煩地撂了電話,向來端莊持重的小柯有幾分失態,借著酒勁上來匆忙離開了,同事們面面相覷。
我追上去,我們去喝杯東西?
咖啡館很安靜,而小柯并未平復情緒,只是跟我講起了她的故事。
小柯來自農村,是家里的獨生女,也是村里第一個女博士。父母勸小柯回家工作,還在縣城里買了房,小柯呢,畢業之后定居F城,愛情事業雙豐收,還有了可愛的女兒。
小柯是個工作狂,另一半又經常去國外出差,只能把女兒送回老家給老人帶,誰知道日子久了,居然淡漠了與女兒的親情。
她無法忍受父母老套的觀念,無法跟他們溝通關于職場的事情,只能沉默接受老人家對自己工作指指點點,她不喜歡父母教育女兒的陳舊方式,更無法忍受每次回老家女兒對自己的疏離。久而久之,竟不想再回家了。
“我從未自由過,從小到大他們一直約束我,逼我成為一個好學生,如今工作了還是處處干涉,早知如此,他們送我念書干什么。”小柯吞了口咖啡,不加奶精,連語氣都是苦的。
小柯仿佛楚楚可憐,而我并未惻隱分毫。
03
我想先講一個自己的故事。
從上家公司裸辭后,我參加了另一家廣告公司的面試,規模不大,員工不多,卻實實在在是自己的心之所向,我開始YY下一次美好的職場生活。經過三小時答辯式的面試,還有不限時的題為“尋夢上海”的筆試,最終,boss決定在我和另一個姑娘中二選一,第二天公布結果。
雖未塵埃落定,心中卻有幾分把握,于是急不可耐的告訴我媽,也許馬上就擺脫無業游民的身份了。小老太太開始很高興,可是一問工作地點,浦東?太遠。工作內容,采訪,要出差?行政工作,要跟著男老板進進出出?
她沒有一票否決,卻用每隔幾小時一條信息的方式表達了她的擔憂。即便對我們而言,這些擔憂都是子虛烏有,甚至有些迂腐可笑的。
她不安,我自然不安,我不得不承認,我是在小老太太無形的束縛與壓力下主動將這份工作放棄了,雖然我不得而知,若我不放棄,我是不是那個最終的幸運兒。
我告訴她,媽,我退出了那個工作的競爭。語氣是難以掩飾的不甘心,因為我太明白,真正的機會也許就是那一兩次。然而,也試著慢慢釋懷。
過了一天,我接到小老太太的電話,話語里明顯有后悔與歉意,她說她隱隱感覺自己錯了,讓我失去了難得的工作機會,不知道為什么,她預感自己做錯了決定,還說自己的觀念有點落伍,以后會支持我。
她的語氣充滿抱歉,我卻笑了,去他的工作機會,沒什么比小老太太的體諒更珍貴了,用一個工作,換老媽一次成長,這買賣不虧。
我也是在鄉村長大,受成長環境限制,眼界并不寬廣,小老太太呢,年輕時候是個文藝青年,也給了我她能給的最好的教育,我與她一直無話不說,是最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失戀的時候,凌晨三點還趴在她懷里嗷嗷大哭。
我通過外界的影響不斷成長,漸漸接觸了社會上新銳的理念并下意識去行動,環境不同的兩代人自然有觀念不通,可是我們的父輩,不是不通情理,你可以用巧妙的方式為他上一堂老年心理學。
這就是我不憐憫小柯的原因。
小柯從小目睹了父母為她操勞奔波,甚至借錢供應她讀書,碩博連讀。他們與農田為伴,身旁的鄰里街坊淳樸而世故,幾十年都是最市井的活法,他們打小教孩子古老淺近的道理,陪她簡單安然的成長,當然,可能,他們也會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魯,對她要求嚴苛,我小時候背上就挨過巴掌。
我繼續說。
后來,你功成名就,你心比天高,他們如舊。所以你開始埋怨自己的不自由。你忘記了,他們給了你比許多同齡人都要寬松的學習環境,上次你說過你們村好多姑娘初中就輟學南下打工,幾年后匆忙成家,你的家庭比她們優越么?反正,我身邊的女博士不多,除了我大學老師。
如果給你絕對的自由,你堅信你還會成為如今的自己么?
小柯沉默了幾秒,抬頭對我笑,佳期,明天幫我跟主編請假,我要回家看女兒了。
04
阿意曲從, 陷親不義,本身孝就不是百事順從。你可以過想要的生活,父母的一些觀念雖難以摒除的,但終究可以彌補。就像原本墨守成規的小老太太已經開始學著用一些聊天軟件與我互動,上次回家居然問我有沒有做微商的路子。
而自由的極致就是不自由,無拘無束讓你掙脫了限制,同時也丟失了相應的倚靠與安全感。而有時候,你要的自由,不過是一種自私,是你放縱的借口罷了。
就像盧梭說的,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我想,這也是一種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