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一篇關于 autorelease的實現,這篇則以 ARC 中引起的變化及規則記錄下,書中對于這一塊做了很多詳細的描述,此處我挑其幾點筆記的。
ARC 規則
"引用計數式內存管理"的本質部分在 ARC 中并沒有改變,就如”自動引用計數“這個名稱表示的那樣,ARC 只是自動幫助我們處理”引用計數“的相關部分。
區分 MRC,設置 ARC 有效的情況:
- 使用 clang 3.0d或以上的版本
- 指定編譯器屬性"-fobjc-arc"
Xcode4.2以上的默認設定的文件都是 ARC 有效的。
1. 所有權修飾符
Objective-C 編程中為了處理對象,可將變量類型定義為 id 類型或各種對象類型。
- 對象類型: 指向 NSObject 這樣的 Objective-C 類的指針,例如”NSObject *“。
- id 類型: 用于隱藏對象類型的類名部分,相當于 C 語言中常用的”void *“。
而 ARC 有效時,id 類型和對象類型和 C 語言其他類型不同,其類型必須附加所有權修飾符。
//四種所有權修飾符
__strong
__weak
__unsafe_unretained
__autoreleasing
__strong 修飾符
__strong
修飾符是 id 類型和對象類型默認的所有權修飾符。
id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id __strong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使用__strong
修飾符,讓我們不必再像 MRC 時代的輸入retain
或release
,很好的配合引用計數內存管理的方式。
* 自己生成的對象,自己持有。
* 非自己生成的對象,自己也能持有。
* 不再需要自己持有的對象時釋放。
* 非自己持有的對象無法釋放。
__weak 修飾符
__weak
修飾符 與 __strong
修飾符相反,提供弱引用。弱引用不能持有對象實例。
id __weak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使用__weak
可以有效的避免循環引用,帶有__weak
修飾符的變量不持有對象,在超出其變量作用域的時候,對象即被釋放。同時通過檢查附有__weak
修飾符的變量是否為 nil, 也可以反過來判斷被賦值的對象是否已放棄。
__unsafe_unretained、__autoreleasing修飾符
-
__unsafe_unretained
:__weak
修飾符只能用于 iOS5 以上的版本引用,而 iOS4 應用匯總則使用__unsafe_unretained
修飾符代替。所以對于__unsafe_unretained
不必過多了解。 -
__autoreleasing
: 在 ARC 有效的時候,對象賦值給__autoreleasing
修飾符的變量等價于在 ARC 無效時調用的autorelease
方法,即這種情況就是對象別注冊到autoreleasepool
中啦。
當然不使用__autoreleasing
修飾符也可以使對象注冊到autoreleasepool
中
@autoreleasepool {
id __strong obj = [NSMutableArray array];
}
2. 規則
在 ARC 有效的情況下,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下面就是具體的 ARC 規則:
* 不能使用 retain\release\retainCount\autorelease
* 不能使用 NSAllocateObject/NSDeallocateObject
* 必須遵守內存管理的方法命名規則
* 不要顯示調用 dealloc
* 使用 @autoreleasepool代替 NSAutoreleasePool
* 不能使用區域(NSZone)
* 對象類型不能作為 C 語言結構體的成員
* 顯示轉換"id" 和 " void *"
下面從下面幾點補充說明:
** 必須遵守內存管理的方法命名規則**
在 ARC 無效的時候,必須能遵守以下命名規則。
* alloc
* new
* copy
* mutableCopy
以上述名稱開始的方法在返回對象時,必須返回給調用房所應當持有的對象。在 ARC 有效時也是一樣,只是它要追加一條命名規則。
* init
該方法必須是實例方法,并且必須要返回對象。返回的對象應為 id 類型或該方法聲明類的對象類型,或是該類的超類或子類型。基本上只是對 alloc 方法返回值的對象進行初始化處理并返回該對象。
- (id)initWithObject:(id)obj
- (void)initWIthObject; // 錯誤
第二種就是錯誤的,沒有返回對象不能使用。
** 不要顯示調用 dealloc**
對象被廢棄的時候,調用對象 dealloc 方法。大多數情況下刪除已經注冊的代理或觀察者對象也在這里面進行。
- (void)dealloc {
_obj = nil;
[[NSNotificationCenter defaultCenter]removeObserver:self];
[self.tableView removeObserver:self forKeyPath:@"contentOffset"];
}
另外注意 ARC 有效時,已經不要調用[super dealloc]
,ARC 會自動處理。
** 不能使用區域(NSZone)**
不管 ARC 是否有效,區域在現在的運行時系統中已經單純的被忽略。
** 對象類型不能作為 C 語言結構體的成員 **
** 顯示轉換"id" 和 " void "*
當我們有需要 id 和 void * 轉化的時候,此時就需要通過__bridge
啦。當然這種轉換多數使用在 Objective-C 對象和 Core Foundation 對象之間的相互轉換中。
注意到賦值對象的所有者,轉換除了直接用__bridge
以外,還有以下兩種方式:
__bridge_retained ==> 與retain 類似
__bridge_transfer ==> 與 release 類似
舉例說明:
id obj = [[NSObject alloc] init];
void *p = (__bridge_retained void *)obj; // [(id)p retain]
// 相反的動作
id obj = (__bridge_transfer id)p; // [(id)p release]
當然蘋果還提供了下面方法,用于Objective-C 對象和 Core Foundation 對象之間的相互轉換
// After using a CFBridgingRetain on an NSObject, the caller mus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calling CFRelease at an appropriate time.
NS_INLINE CF_RETURNS_RETAINED CFTypeRef __nullable CFBridgingRetain(id __nullable X) {
return (__bridge_retained CFTypeRef)X;
}
NS_INLINE id __nullable CFBridgingRelease(CFTypeRef CF_CONSUMED __nullable X) {
return (__bridge_transfer id)X;
}
使用舉例:
CFMutableArrayRef cfObject = nil;
{
id obj = [[NSMutableArray alloc] init]; // 生成并持有 obj 引用計數= 1
cfObject = CFBridgingRetain(obj); // 強引用 obj 引用計數= 2
CFShow(cfObject);
// 此處可以通過 CFGetRetainCount(cfObject) 查看 count
}
// 超作用域 obj 引用計數= 1
CFRelease(cfObject);
// CFRelease obj 引用計數= 0
注意其引用計數的變化,使用__bridge_retained 也是一樣的。
CFMutableArrayRef cfObject = (__bridge_retained CFMutableArrayRef)obj;
使用CFBridgingRelease、__bridge_transfer同樣如此,一定注意要讓對象正確的釋放。
總得來說,在 ARC 有效的情況下,這種轉換需要用到
__bridge
。但是這塊使用又需要小心,因為在將 Objective-C 變量賦值給 C 語言變量,即沒有附加所有權修飾符的 void * 等指針型變量時,是有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