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逛街,有時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體驗,因為可以看到很多種穿衣搭配。
衣不蔽體的不一定是乞丐,也可能是靚女。衣衫襤褸的也不一定是買不起衣服,只是一種洞洞風格。人字拖大褲衩不代表貧窮,反而門童中介是襯衣領結齊整。這代表的是現在的人不同的生活風格。
在不同的地段區域,各種風格的穿著比例會有所變化。比如,在東門大褲衩人字拖比例會高,在萬象城衣著光鮮得體的就多了。在工業區工衣工褲占大比例,在寫字樓就都是西服套裙。這體現的是不同人的生活階層。
從性別來看,女性穿著普遍比男性得體。以前還專門有人寫文章分析,感嘆是不是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其實,我覺得這是因為女人普遍比較在意自己的外在因素,男人還沒有達到完全的以貌取人,雖然現在小鮮肉比較大賣。
有一個結論:女人比男人更快適應新的場合。有沒有人觀察過剛剛到大城市打工的男女v?剛剛來的人,不分男女,相對來說,穿著都是比較土。但很快,不到一個月,很多女人已經開始變樣了,衣服頭發都明顯的開始洋化。而男人要過很久才會開始有穿著方面的改變。
其實同樣的收入,穿著可能也是不同,這可能就是人以群分了。比如,都是高收入的金融界和IT界,一個是衣冠楚楚,一個是隨隨便便。
男人體面穿著貌似只有西服?女人就花樣繁多了,不僅僅有職業裝,有說不清的千奇百怪裝束。非服裝專業人士,真是說不清,只知道多多多。
穿著其實還是很重要的。見面的第一印象就有部分來源于穿著了。可以不講究穿著,但至少要做到整潔、沒有皺皺巴巴、沒有異味。有時候聞到汗臭味的衣服,那個酸爽……記得《東京愛情故事》里有個情節是男主角第二天工作沒有換衣服,就被其他人發現并判斷出昨晚夜不歸宿了。
衣著,還是可以初步判斷一個人的品味、階層、素養的。與人打交道多的行業應該都有這樣的眼光,所以,要注意衣著,不要被“狗眼看人低”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