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孩子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最近進步很大。
老師還說,這是你的功勞。我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因為我真心沒有付出太多努力,更沒有刻意要輔導孩子語文學習。
我說,謝謝老師鼓勵,我會繼續努力。我所謂的努力,只是每天晚上通過微信語音陪孩子一起讀書。我想,這大概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我們常常遇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的無奈與尷尬。是的,周密的布局和別有用心的籌劃,的確能提高我們做事的成功率;但也有一部分事,偏偏是在我們不抱目的、不求結果的率性而為中悄悄成熟,比如像運氣、興趣、習慣,都有可能不知不覺來到身邊,似乎它們本來就在我們身邊一樣。如果絞盡腦汁、費盡心思去追求、去謀劃,反而耗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01 你一句,我一句,每天半小時
陪孩子讀書,如同約會一樣。大致相同的時間點,我守在電話這頭,他在電話那頭。讀物也沒有精心選擇,就用語文書吧。孩子剛讀三年級,語文書的詞匯量已經夠多。
剛開始,孩子讀書比較粗心,常常漏字,或者讀錯字。我會要求他“看仔細,看清楚”,重新來一遍。有時候也會采用比賽的辦法,我讀錯了,他找出來,他贏了;他讀錯,我找出來,我就贏了。
遇到新課文,我們常常你一句,我一句,配合著讀。讀出一些有感情有氣勢的句子,還會小聲夸獎他一兩句:“不錯,很有感情哦!”
從孩子讀書的語氣語調里,我能感受到他此時此刻內心的滿足和愉悅。或許這就是家庭教育大師們常說的陪伴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吧。在簡簡單單的字里行間,我的陪讀給了孩子十足的安心與安全。
02 要么寓言,要么成語,每天一個
讀完語文課文,總覺得還缺少些什么。這就是職業病,沒辦法。語文課教多了,總喜歡“拓展”一點什么,以滿足自己所謂的教學設計有層次、有深度的虛榮心。
電話里,我的選擇余地不大。只能隨手打開《中國寓言故事》或者《成語故事》,漫不經心地讀上一兩個。日子久了,孩子倒是被培養出了習慣。睡前不聽聽我讀的小故事,就會有些不舒服了。
原來,習慣也可以在像路邊的蒼耳,無意中扔一顆,就能長出一株來。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陪著一起玩,一起逛書店,一起散步,一起去看大海。而我,選擇了每晚“陪讀”。我就是那一枚“書童”。
如果我家公子喜歡的話,我可以一直做他的御用書童。
都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用了最簡單、最偷懶的陪伴方式,繼而決心用堅持來彌補其“先天不足”。我想,這或許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若真誠便可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