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硬件門檻高,受眾群體小,價格高,但是在國外購買力強,資源稀缺;
一般來說,開源硬件公司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生產和銷售DIY開源硬件模塊產品,滿足用戶DIY或者進行其他創造的需求,代表就是Sparkfun.com、Adafruit.com以及Seeedstudio.com等。
第二,基于開源硬件技術,生產銷售相對比較完整的整機產品。典型的例子是3D打印機Makerbot。
第三,品牌授權。這個模式目前只有Arduino官方團隊在使用。
不過,第一種方式,靠銷售“零件”,往往很難做大;第三種方式,如果不能成為像Arduino這樣強勢的公司,做大的機會也不大。第二種種靠“產品”或者“方案”的銷售模式,最有可能做大。
硬件推廣方面:
第一是要打通渠道:需要聯系一些課外培訓機構以及教育產品的代理商、機器人比賽的組織方,和他們進行一些合作。
第二個是要加強開源社區的運營:要想解決人的創造需求,需要涉及到零件、模塊、軟件,需要的工作比較多,如果能夠建立起像3D Robotics一樣的開源硬件社區,平臺能夠保持生命力。
開源硬件廠商:
1. DFRobot
簡介:是中國領先的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開源硬件、機器人產品和3D打印機的高科技企業, 具有國際名譽,號稱亞洲第二大開源硬件廠商(seeed第一),600多項產品,200多家代理商, 做的國內創客社區活躍度很高。
DFRobot的主要產品線為Arduino,樹莓派周邊相關的電子模塊、傳感器,主控/擴展板;機器人套件;3D打印機; 創意創客小產品。物聯網shield wido, 新的delta結構3D打印機,以及其他的一些小車,粘土機器人,電子紡織品。
開源硬件編程軟件的分類:
從編程的形式上分:
純粹的文本編程軟件,比如Arduino、Processing等,純粹使用c語言進行編程,對于初高中生,有編程基礎的人來說開發效率高,編程速度快
圖形化的編程軟件,但是不帶舞臺,以Mixly、ArduBlock(我從未見過如此之丑的軟件)為代表,實現了圖形化的開源硬件編程,但是無法實現傳感器與舞臺的互動,或者說無法實現類似S4A——上位機——程序。
類Scratch的圖形化編程軟件,如mBlock、魔爪:mBlock可以看做是Scratch 2.0時代的S4A,舉個簡單的例子,Scratch里面有當角色被單擊、或者某個鍵被按下的時候,可以控制硬件的LED燈。這些是指利用在線編程模式,就是先燒錄一個固件到硬件,然后實時修改代碼塊,硬件體現變化。
開源硬件編程軟件的另外一種分類:其實開源硬件編程軟件其實就分為兩類:
1、帶舞臺的,可以實現Arduino控制器、傳感器和舞臺角色的互動。
2、不帶舞臺的,從這個角度來說,Mixly、ArduBlock和Arduino、Processing是同一類的軟件
其實mBlock吧,對于開源硬件的支持是很有限的,遠不如Mixly支持的傳感器多,Mixly支持的廠家和傳感器都多,但是小學生階段并不需要太復雜的傳感器,很簡單的舵機、電機、LED、聲音傳感器、光敏傳感器等用mBlock提供的Arduino基本編程功能都可以實現的,基本上就是讀、寫IO引腳的狀態,或者讀取值。
就像只要順序、判斷、循環可以實現復雜的程序一樣,Arduino只需要有限的代碼塊,也可以實現很多開源硬件的編程。
Mixly還有個問題是,基于Blockly編程,設計思路并不是很接近小學生,對于中學生是沒有問題的,作為中學生開源軟件編程入門,然后轉c是可以的。
當前國內的圖形化編程軟件很多,有的是不開源,免費使用的,有的是免費使用的,雖然都是圖形化編程,有的是基于Scratch 2.0的,比如mBlock和魔爪;有的是基于Blockly的,比如Mixly和AppInventor;還有的是基于Scratch 3.0的,也就是Scratch Blocks;然后就是有的公司提前開始行動,基于Google和MIT媒體實驗室合作的Scratch Blocks開發的軟件;然后目前Google Blockly? Games現在也比較流行;再就是有基于伯克利大學的Snap來開發的,比如樹上科技的ScratchPi軟件,跟Scratch非常類似,比較好用呢。
圖形化編程語言特點
Mixly 0.96 自帶Java8運行環境,用戶直接雙擊mixly.vbs即可使用,其支持的模塊有:
1、輸入輸出:數字輸入、數字輸出、模擬輸入、模擬輸出、中斷控制、脈沖長度、移位輸出
·2、程序結構:時間延遲、條件執行、循環執行、獲取時間、初始化
3、數學變換:數字映射、數字約束、數學運算、取整、隨機、三角函數
4、文本輸出:文本連接、文本轉數字、數字轉文本
·5、數組列表:定義數組、取數組值、改數組值
·6、邏輯處理:條件判斷、邏輯運算、?運算
7、傳感模塊:超聲波、DHT11
8、執行模塊:聲音播放、舵機控制、I2C液晶模塊
9、通訊模塊:串口通訊(新增串口選擇和波特率設置)、紅外通訊、I2C通訊、SPI通訊(新增)
10、存儲模塊:EEPROM讀寫,SD卡寫入
11、變量常量:高低、真假、浮點變量、整型變量、布爾變量、字符串變量
12、 函數處理:定義函數、執行函數
13、第三方擴展:DFROBOT、SEEEDSTUDIO、MAKEBLOCK、MBOT機器人、SENSE盒子、SENSE機器人、LuBot(新增)、Nova(新增)
14、 主控板選擇:當前已經支持官方所有的Arduino主板(含Arduino DUE和Arduino ZERO),ESP8266
其程序處理功能有:
· 程序編寫:用戶既可以通過圖形化代碼編寫,也可以直接通過文本編寫(編寫后圖形化代碼不會變)
· 程序編譯:用戶可以直接通過Mixly完成程序的編譯工作
· 程序上載:用戶可以直接通過Mixly完成程序的上載工作,支持無需編譯直接上傳
· 代碼保存:用戶可以保存、另存和導入圖形化代碼
· 界面縮放:用戶可以隨意控制界面縮放,方便平板用戶使用
· 模塊導入導出:用戶可以把函數導出成模塊,從而方便其它用戶導入使用,同時也支持導入廠商的帶CPP的庫
· 模塊管理:刪除,改名用戶導入的模塊
· 串口監視:串口通訊工具(新增波特率設置)
Arduino越來越火,想學的人也越來越多,但當打開官方編程軟件Arduino IDE,查看程序附帶的例程,在快速似懂非懂的瀏覽完一行行的文本代碼后,一下就頭大了,這是要當程序員啊,于是又默默的把程序關掉了。作為一款編程平臺,Arduino文本編程對于很多沒有編程基礎的人來說,不是一道能輕松越過的坎。
根據美國很多學校的通用申請表上都會要求注明申請人是否參加過FIRST項目。在中國,也已有大學把“參加FRC并獲得獎項”作為其中一項加分項。
這就導致很多教育培訓機構把重心放在賽事上,正在機器人教育領域創業的易先生告訴芥末堆,“設備輸出+競賽“的模式是行業內一條成熟的產業鏈。通過舉辦比賽,將自家機器人設為指定用機,再向學校、培訓機構和消費者輸出比賽設備獲取收益。有些公司們也會設計一些比賽“特供機”,學生不用進行開發,只需學會操縱開關即可。
智能硬件產品開發流程有
1、產品設計:產品策劃、外觀設計、結構設計、包裝設計、交互設計、UI設計
2、 硬件開發:原理圖設計、電路圖設計、PCB板設計、單片機設計、元器件選型、測試板生產、功能性測試、穩定性測試、小批量生產、量產
3、軟件開發:概要設計、詳細設計、代碼開發、軟件測試、發布上架
初創智能硬件公司死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閉門造車,不懂市場需求;2、理想主義,不考慮成本;
3、不夠聚焦,產品線太寬;4、沒有財務計劃,亂花錢;
5、CEO決策獨斷專行,不講民主;6、只管設計,不考慮銷售;
7、沒有科學的庫存管理,庫存積壓或者旺季缺貨;8、不做品牌建設,沒有長遠品牌投入;
9、只重視線上銷售,輕視線下銷售;10、股東分家,自相殘殺;
11、質量不過關,為出貨放松要求;12、沒有盈利模式,靠講故事忽悠。
真正的智能,就是我回家刷臉就可以開門;一說話就可以開空調、開燈;一揮手就可以指揮掃地機掃地等等。
一個項目,大的流程是:從前期的市場調研、到產品定義、到需求分析、到方案設計、 然后到外觀結構的設計、軟件硬件的設計、物料的采購、經過多次的試產、多次的測試和整改、生產管控、質量控制、量產出貨、售后跟蹤等。這是一個很繁雜的鏈條。這里只講了十幾個大的方向,每個點下面,還有很多細節的事情。
畫一個電路板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像電源的設計,和走線是很相關的,整個電路板的抗干擾設計,高速信號需要仿真、射頻音頻之類的弱信號需要保護、還需要考慮到電路板的防靜電能力。這些跟工程師的水平很有關系,也體現出一個公司的設計水平。同樣是畫一塊板子,有些人幾千塊就可以畫出來而有些人需要花幾萬的成本才能畫出來。
開模是要收錢的,單從設計上來講,結構設計要滿足外觀的效果、要能降低模具的成本、有足夠的生產效率、結構強度要高、長期使用的質量可靠性也需要高,這些都是跟結構設計息息相關的。你找一個初級工程師,他隨隨便便肯定能給你畫出來,但他畫出來的質量是什么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