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內褲與自信? ?????????????????????-- jeff
想在商場里買條內褲,于是到內褲專賣的柜臺去挑。內褲的品種還是很多的,檔次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有幾塊錢一條的,也有幾十塊錢一條的。本來覺得這東西沒什么好挑的,隨便拿一條就行。誰知道就是因為可選的太多,所以容易挑花眼,想買單個的還有點困難,看到的多是用盒子包裝起來的,兩條或者三條一個包裝,盡管質量不同,但包裝都驚人地相似:一個很健美,很性感的老外,在展示他的肌肉,他的誘惑,他的優越感...我不禁對這種千篇一律的包裝感到厭惡,不僅是因為這樣的包裝沒有一點創意,同時對濫用“老外”來做廣告以達到吸引眼球的做法感到惡心。為什么連一條小小的內褲都要拉個老外來拍廣告?做我們內褲的“形象大使”么?我們中國的男人哪里去了?難道國人的最后一塊遮羞布都需要老外來替我們吆喝著賣,我們那么一點點的自信都沒有了嗎?
中國人賣塊遮羞布,還需要重金聘請老外來充當形象大使。我不禁替國人感到汗顏。到底是中國找不到如同那些內褲上展示形象的“靚男子”?還是我們中國的男子漢真的就不如國外的男子漢吃香?還是內褲的包裝上有個老外的形象就能提升商品的檔次?
因為內褲包裝上清一色的老外充當“形象大使”,看得我沒有了購買的欲望。那天,我很掃興地走出了商場,決定以后對于那些在包裝上有“老外”的商品都盡可能遠之。倒不是我如何討厭外國朋友,我對很多老外都較有好感,覺得他們文明,誠實,有知識。讓我膩味的是我們的國人太媚俗,太崇洋,這里,有我們普通的消費者,也有我們的生產廠家。
偶爾用老外的形象來為商品或服務做宣傳也未嘗不可,或許可以說明我們生產的產品的國際品質。但我們的宣傳機構現在用老外已經達到了相當“濫”的程度,似乎缺少老外的場合就不夠體面,不夠氣派,不夠檔次。老外的形象用的太多不僅使人感到惡俗,也讓人感到國人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人。多么可悲的事實!
要說崇洋媚外,似乎是多少年之前的老黃歷。而今的媚外比之以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是換了個說法---與國際接軌!這不,穿衣服要穿“NIKE”?,“ADIDAS”;喝飲料要喝“可樂”;吃快餐要吃“肯德基”,“麥當勞”;買家電要買“松下”,“東芝”,“飛利浦”;洗發精也首選“飄柔”,“海飛絲”...而今,身上最后的一塊“遮羞布”都恨不得是用洋貨。可見國人崇洋到了什么樣的可憐程度。我相信洋人的飛機,汽車,電腦等高科技產品目前可能比國貨要先進點。但服裝也比國產的好么?食品也比本土的要營養和可口嗎?(且不說那些東西本來就是在中國生產的,也不去討論洋快餐是否是“垃圾食品”)它們本來就只不過是貼了一個洋牌子而已,就身價百倍,就迷倒了一大片可憐蟲。
我想,那些崇洋媚外的可憐蟲們一定會經常埋怨自己的父母親,為什么不給自己生一只高鼻子,一對藍眼睛?那樣才神氣呢,徹底地與中國脫離關系。可惜,他(她)們的黃皮膚,黑眼睛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既然我們天生就是中國人,我們又何必看不起自己,何必要不斷地妄自菲薄,讓人家也瞧不起你。你可能會落后一點,但你要奮起直追;你可能要貧窮一些,但你要加倍努力;你可能偶爾會被別人看不起,但你首先要看得起你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7-09-24 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