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有言:“事無巨細,必有其理。”
這世間不論發生了什么事兒,都肯定有它必然要發生的道理。因為你的所聞所見,有可能會對你人生的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
就拿做夢這件事來說,你認為所夢到的情況,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有可能會實現嗎?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觀點。
有些人認為,做夢這種事兒,本就是人之生活日常而已,并不需要將其講得過分玄乎,它自然也沒有什么預測未來的作用。
有些人認為,夢境是根據現實的情況而產生的,那它自然會有一定的現實依據,說它可以預測未來,這也并不是不可能。
這兩種不同的說法,到底誰對誰錯呢?其實,沒有人對,也沒有人錯。因為在虛無縹緲的夢境面前,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猜測,這才能夠推動夢境研究的發展。
夢境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認為,夢境的產生,跟人之欲望是不可分割的。而人之欲望,極大可能會影響人未來的發展。
也就是說,當我們逐漸探究夢境本身的時候,也許我們能夠從夢境的源頭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結果。
02
夢境,既然說能夠預測未來,那它到底怎樣預測未來的呢?其實,有個故事是這么說的。
古時候,一位考生上京赴考,他中途到了一家客棧去休息。而他就在這個晚上,做了這么一個夢。
夢中的他正行走在荒無人煙的山路上。突然間,他在山路上看到有一群人抬著棺材走到了他的面前。
由于受到黝黑棺材的驚訝,他立馬就后退了幾步,然后在茫然中跑開了。
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受到驚嚇的他卻對這副棺材和這群人特別感興趣。于是乎,他便跟了上去,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當他跟了上去之后,他發現抬棺材的人不見了,只剩下一副棺材橫擺在草木堆中。他慢步走向前一看,臉色立馬就變了。因為他沒有看到死人,他只看到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堆積在棺材里面。
由于受到金銀財寶的影響,他想伸手去拿金銀財寶。就是這一瞬間,他醒來了,天也亮了。
做了這個夢的他,望著周邊的環境,然后回憶起夢中的所見所聞,他的心立馬就忐忑了起來。這棺材,難道預示了他未來將倒大霉嗎?
就帶著這樣的心情,他下了客棧,然后面無血色地走著。
03
店中的老板看到他的情況之后,便詢問道:“年輕人,過段時間你就得參加考試了,怎么還是這副愁云慘淡的樣子呢?難道是生活出現了什么問題嗎?”
年輕人便跟老板說了自己夢中所見到的情況,然后感慨道,自己的未來應該是無望了,也許這一次考試終究要名落孫山了。
可老板聽到他的講述之后,特別驚訝道:“年輕人,你怎么這想呢?我看你這夢啊,并非是什么不祥之兆,而是大吉之兆。你且聽我細細道來。”
“古人常說,周易之道,便是世間萬物皆善。也就是說,你所碰到的,所預測到的,都會是好事。而且,這所謂的“棺材”,不就是“升官發財”之意嗎?你如果沒有這樣的命運,那你又怎么可能碰到呢?照我來看,你不久就可以高中高升,然后榮歸故里。”
聽了老板的話,年輕人頓時沉思了起來。他自己也感覺,老板的話說得不錯,至少是這個道理。
后來,這位年輕人就是聽從老板的建議,好好地放松心態,讓自己能夠盡力地發揮,終究在考試中金榜題名,然后為官一方。
幾十年后的某一天,年老的他感慨,他以往夢中所見的“棺材”(升官發財)真的實現了。難道夢中所見的事兒,真的會在未來出現嗎?
04
像這樣的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心理暗示”。也就是說,你給了夢中的事物一個定義,那你未來的行為狀態自然會受到這“定義”的影響。
當年二戰爆發之后,著名心理學大師榮格突然想起來以往的夢境。他坦言,他在二戰之前便夢到,不久后的將來會有戰爭出現。
難道說榮格他真的夢到了戰爭了嗎?其實,誰也不知道。不過,我們可以從外在的情況去探究他心理的狀態。
一個人面對戰爭,自然就會產生恐懼的心理。這種恐懼的心理,會讓人浮想聯翩。也就是說,人所想到的,有可能都是內心的自然偽裝。
比如榮格說之前夢到了戰爭,這很有可能是連榮格自己都不知道的謊言罷了。這,便是帶有個人情緒的心理暗示。
不論是上述的“見棺發財”,還是榮格的“戰爭夢境”,都是心理上安慰的結果而已。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我們只知道,當我們處在未來的時候,我們的心理自然就會對過去進行一定的裝飾,這終究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刻板心理暗示。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