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全職在家五年了。今年暑假帶孩子回老家,小嬸子問,你婆婆去北京幫你帶孩子去了,你上班了吧? 這已經(jīng)不知道是第幾個人在關(guān)心我工作的事了,我依舊搬出那套說辭,不著急,孩子還小,離不開媽媽。
難道真的孩子離不開我嗎?還是我一直以此為戒口在逃避逐漸被社會淘汰的現(xiàn)實?!
焦慮就像心里的一座火山,爆發(fā)得越頻繁。終于在那天,怨氣和怒火從我口里噴涌而出,燒向我的愛人、孩子和至親,我大聲控訴著自己這幾年承受的委屈與壓力。
孩子的哭聲,愛人的沉默,我的咆哮如海嘯般席卷了這個家,突然感覺我成了世界上最失敗的人。
我不是個好妻子, 我不是個好媽媽, 我不是個好女兒, 我不是個…… 天吶!我一無是處!
可是為什么呢?明明在別人眼里我是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
因為我不是我,我取悅不了自己。
越來越多的角色塞進了我的身體,把“我”擠壓得越來越小,直到我看不見,找不到自己。
風雨漸息,理智重回。深知不破不立,要想改變重新找回自我,就得從自己開始改變。 學習,是緩解焦慮的不二法則。讀書,可以充實頭腦,開闊眼界,方便易執(zhí)行。隨時隨地掏出手機就可以進行閱讀。
塞利格曼有句話我特別喜歡: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這才是人生。
人家說21天可以培養(yǎng)一個習慣,那我們,就用30天來培養(yǎng)讀書寫作的好習慣,而好的習慣,正是我們實現(xiàn)“蛻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