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 ? 天氣晴朗? ?心情并不如此
臨近轉博考試,每天吵嚷著要好好復習,推掉了一切覺得會打擾自己復習的活動,但其實到頭來還是每天控制不住玩手機。
天天如此之后,晚上就會陷入懊悔,開始煩躁,恨鐵不成鋼。
今天更糟,倒不是因為少學了多少東西,多浪費了多少時間,而是,我又一次,自己錯失了一個機會,一份本該屬于自己的榮譽。
錯失獎學金這件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大四就有一次,但那時是因為面子沒有申請貧困生,浪費了班里的名額,失去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到后來看著不比自己貧困的同學心安理得的拿著獎,心里很不是滋味。
這次難受,因為這次是自己放棄的,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也因為不能認真審視、看清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
最開始X獎評選條件出來的時候,我是很開心的,覺得這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制的獎項,女生、一定的科研能力、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熱心志愿公益……,信誓旦旦覺得非我莫屬,但這種自信往往在我身上是非常短暫的,還沒等開始報名,我就開始自我懷疑了,“綜合測評成績排在你前面的女生還有至少20個呢,輪得到你嗎?”“寫排名的時候多丟人呀!”……
這是放棄的第一步:不自信。
評選細則出來后,看到45天內出結果,且出結果之前不能參評其余獎學金,我又開始犯了第二個錯誤:自我定位不清。
翻看了一下后面的獎學金,都是次天出結果,純按成績排名、沒有其余限制條件的獎學金了,然而我卻抱有希望,認為我130的排名可以撿漏,萬一前面的大佬沒報名可以做個漏網之魚呢?現在回想太可笑了,這簡直是沒可能,那時候排在自己前面的還有80多人,怎么輪也是輪不到自己的,為何不抓緊眼前這個量身定制的機會而前怕狼后怕虎呢?
定位的重要性以前沒意識到,以后要多考慮了。定位不清晰、對自己的認識不清晰,太容易犯錯了。
追根究底,沒爭取、怕麻煩、怕耽誤事,這些借口都是源于不自信,如果我當時的自信多保持一會,報上名,那,就不會錯失了。
前幾天的三好學生選拔,我也是不自信的,覺得自己成績不好,但三好的評選又怎會只看成績呢?自己也是很全面發展的呀!
報名人數不多,于是自己便硬著頭皮報上了,出乎意料,不僅內部推選的時候排名靠前,最后還得到了校級榮譽。
原來,我也是很棒的呀!
寒假在家的時候和閨蜜們聊過,他們眼中的我是他們的驕傲,我眼中的我是一顆塵埃。
眾生皆如此,自己眼中的自己總是卑微且渺小,或許內心覺得自己不甘平庸,但行動起來卻總是畏手畏腳。
失去了才會怒其不爭,庸碌了才會哀其不幸。
事不過三,一次錯過、兩次看清,第三次,該努力一搏了。
不知該如何結尾。
明天我不會煥然一新,不會洗心革面,但我又種下了一顆種子,下一刻,它便開始生根發芽了;下一次觸碰到他,就會多一分可能破土而出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