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積累素材
人體感知:眼、耳、鼻、舌、身、意。
眼睛——畫面感。盡可能多的細節,抓住照片中最亮眼的部分,如果能融入自己的感受就更好。
耳——通過聲音來產生感受。同樣的聲音,不同的人聽來,感受不同,這是因為,對聲音的感受融入了情緒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把感受記錄下來。
鼻舌——氣味和味道很多時候是直通內心感受的。
《舌尖上的中國》從食物入手,但它從食物寫到人,從人寫到家鄉和故土,從故土寫到感情,最后的落腳點在人和食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上。所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身與意——強調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維過程。靠身體感知,靠意念關照產生一些可以用于寫作的素材。這是積累資料的高級形態,知覺和思考更加接近文章最終呈現的形態。
感知可以轉瞬即逝,所以必須直接用文字記錄,也可以錄音。
采訪法積累素材
采訪分為3部分,即準備模塊、采訪模塊和整理模塊
準備模塊:采用采訪清單檢查法,列出采訪前需要準備的項目,逐條檢查。
采訪除了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還有兩項更重要的工作,一是觀察細節,觀察被采訪者在采訪過程中的肢體語言、情緒等,對照被采訪者列出的問題,得到更多的信息。二是采訪挖掘,除了采訪準備的模板,可以結合現場情況,增加追問,尋求解釋等額外要求。
整理模板:一是錄音整理,二是筆記整理。還需要進行準確性核查、前后對比核查和相關資料核查。
筆記法積累素材
筆記一是記錄想法,二是記錄重要的內容。可以有日常筆記和讀書筆記。
日常筆記是直接的一手素材
讀書筆記是寫作的間接素材:摘要法、感觸法、延伸法
利用網絡快速積累素材
一、 搜索引擎,像谷歌、百度、搜狗等都可以快捷方便地幫寫作者找到素材。
一是只是素材
二是意見及趨勢
二、內容大數據 會對媒體里的各種內容進行定量分析,對同類的內容進行分類、匯總,給出相關的趨勢分析,并提供話題熱度、內容關聯度、輿情、閱讀人群構成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