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邏輯學》讀書筆記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準備

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邏輯學的語言

第四章:非邏輯思維的根源

第五章: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

01 全神貫注 p:3

02確認事實

客觀事實存在兩種基本形式:事物事件。
要存在無形的事件,有形的事物是其基礎(chǔ)。


事物即存在的實體,如動物、蔬菜、礦藏等。例如白宮可以被看成事物的代表。

要確認事物的存在,你只要去實地考察。這是最直接也最可靠的方法。不過你也可以通過間接方法證明

事實有主觀事實客觀事實

主觀事實:由個人親身經(jīng)歷的或間接通過別人的經(jīng)歷確認的事實。 由于主觀事實得意確認的基礎(chǔ)是對其他當事人的完全信任,所以你必須首先考慮對其他當事人完全信任的可能性。


事件:由事物組成,或由事物的表現(xiàn)形式組成的。如在白宮舉行國宴是事件的代表,其首要條件是白宮和其他相關(guān)事物的存在,否則這個事件就不會存在。

對于林肯被刺之類的事件,我們無法直接找到證人求證,我們自己不能證實其真實性,直接證據(jù)法已然失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求助一些間接證據(jù)的事物:官方記錄、當時報紙、照片、回憶錄、日記、國會檔案等。在利用這些間接證據(jù)時,我們必須投入足夠的注意力,因為認真審查證據(jù)來源的真實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03觀念vs事實vs語言

首先是事物,然后產(chǎn)生觀念,最后出現(xiàn)語言。


觀念: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yīng)

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應(yīng)其對象的客觀秩序。

錯誤觀念:對客觀事件的歪曲表達。對客觀事物做出偏離其本源的錯誤反應(yīng)。

錯誤觀念已經(jīng)偏離了事物的本源,它或許不能提供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況,但卻可以反映出產(chǎn)生錯誤觀念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


觀念與事實的關(guān)系:

觀念能感知的來源依舊是獨立于人腦意識的客觀事物。越是忽略觀念的客觀根源,觀念就會變得越不可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腦中的觀念,如我們所知,是主觀的范疇,而我們所關(guān)注并意預(yù)確認的事實,是客觀的范疇。要確認事實,我們就必須繞過觀念直觀外部世界

人類認知主要由三部分形成(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

(1)客觀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應(yīng);(3)我們?yōu)槠鋭?chuàng)造的語言

簡單觀念:簡單觀念相對容易驗證,因為它所對應(yīng)的客觀事物只有一個。比如貓。

復(fù)雜觀念:那些與客觀事物并非一一對應(yīng)的觀念。這種觀念在客觀世界中通常具有多個來源。

例如民主,民主的內(nèi)涵有其豐富的來源:人物、事件、憲法、立法行動、舊制度以及新制度等。

如果我要和其他人討論民主問題,為了避免走入主觀主義的歧路,我討論的必然是現(xiàn)實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


觀念與語言的關(guān)系:

觀念必須和語言緊密切合,人們才能順暢交流。僅僅用語言表達相應(yīng)的觀念是不夠的,它還應(yīng)該用來表達明晰正確的觀念。

為了保證所運用語言的精確性,必須回歸語言的本源——客觀事物。


04語言與邏輯(有效的溝通)

語言和觀念的匹配,僅僅是溝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一步是為觀念建立連貫的陳述(即邏輯)。

如果我對你說“貓”或者“狗”,你的反應(yīng)必然是靜聽下文。你一定想知道,“貓”或者“狗”怎么了?雖然你明白我說的詞語的含義,但是你不知道我說這些詞語到底是想表達什么。我僅僅是簡單的說出了詞語,但沒有說任何相關(guān)的信息。只有同時將相關(guān)的信息闡述出來,我們才可以做出積極或消極的反應(yīng)。

詞語被稱為語言的基石,而邏輯的基石是命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命題:一個可以做出真假判斷的語言表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命題: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命題。(如果一個命題所說的與現(xiàn)實情況并不相符,則該命題就是假的。)


直言命題:

最有效的論證,其結(jié)論都是直言命題,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例如,“收音機在汽車后座上”。我們明確知道這里說的實際情況是什么。但是如果有人說“收音機可能是在汽車后座上”,情況馬上就變得不確定了,這就不是直言命題,因為我們拿不準實際情況。

一個命題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題,但實際上它所表達的內(nèi)容仍然可能不對。一個人可能會說:“芝加哥棒球隊是最好的棒球隊。”這是一個直言命題,但它告訴我們的只是講話者堅定的信念。它描述了一個主觀事實,因為它只是講話者自己的觀點,而不反映任何客觀情況。


普遍命題:

“馬是脊椎動物”和 “馬是家畜”都是普遍命題。使一個普遍命題成立要滿足以下條件:

(1)它所陳述的事實是真實的。

(2)適用于整個類別。

普遍命題有兩種形式: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

全稱命題:意味著“所有的”、“每個”(所有的鯨魚都是哺乳動物),它肯定了某個類別的所有事物的某種共性。

全稱否定命題:是指“沒有”的陳述(沒有魚有腳),它強調(diào)某個類別缺乏某種特性。

單稱命題:和全稱命題是對立的,它的特點是其所描述的事物是單個的個體。“瑪麗從馬里蘭來”是個單稱命題,“菲爾德在芝加哥”也是。

特稱命題:無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不對其類別的所有個體發(fā)生作用。通常它會被定語“一些”所限定(一些哺乳動物是樹棲的、一些土豆是不新鮮的)。但是類似“大部分成年人開車”和“大多數(shù)底層人投票給皮特森”同樣是特稱命題。只要命題中不是包括類別中的所有成員,它就是特稱的。



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

1.說完整的句子

如果我說“狗”、“海龜”、“七月下跌的股票價格”、“那座印第安建筑風格的石灰石正面”,你可能會猜測我在試圖把不同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你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這是因為我沒有做出完整的稱述。我需要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那只狗攻擊那只海龜”、“七月下跌的股價使小王很喪氣”、“那座印第安建筑風格的石灰石正面被那幫流氓嚴重地損壞了”。


2.不要將主觀看法當做客觀事實

客觀命題的真假判斷是沒有爭議的,但主觀命題有。如果我想讓某個主觀命題被大家接受,我就必須為它做論證。


3.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在英語中,雙重否定相互抵消,句子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有時候這會帶來困擾,因為語句表面上聽起來是否定,但實際上是肯定。為了避免歧義,最好直接表達本意。不要使用雙重否定句。不要說,“這里不是不歡迎他來”,應(yīng)該直接說,“這里歡迎他來”。


4.根據(jù)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

不要對外行人業(yè)內(nèi)行話,溝通的關(guān)鍵是理解。最忌諱兩件事:一是對人講話態(tài)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讓人云里霧里。

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不了解聽眾的背景,你就無法選擇合適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因此你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對聽眾的組成及其背景作出準確的判斷


5.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

模糊和多義的語言并不明確表達這個或那個特定的觀念,而是游走于不同的觀念之間。它們共同的缺點,是沒有一個固定的無可爭議的內(nèi)涵。

例如“人們不喜歡那樣的音樂”,對于這樣一個句子,大家的自然反應(yīng)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音樂?”

通常一個詞語的使用越普遍,它的含義就越模糊。避免產(chǎn)生歧義的方法是,讓你所運用的詞語,盡可能有針對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讀者或者聽眾不用費心地去猜測你所說的到底是什么。


6.避免閃避式語言

盡量直抒胸臆,降低聽眾對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產(chǎn)生誤解的可能性。但這并不是在建議你要口無遮攔。語言中,委婉表達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必須小心,不要使委婉的語言成為信息缺漏的根源。

閃避式語言不能直接地表達出演講者或是作者腦中的真實想法,它帶來的危害是雙重的。首先,它可以欺騙聽眾;其次,無形中,它將對其使用者造成有害的影響,扭曲他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感受。使用者塑造語言,同時語言也塑造使用者。如果持續(xù)使用扭曲現(xiàn)實的語言,我們會逐漸相信自己編造出來的虛假世界。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05真相

所有的邏輯推理,所有的論證,目的只有一個:找出某個事物的真相。真相是我們所有努力的意義所在。

真相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一為本體真相,一為邏輯真相。本體真相,指的是關(guān)乎存在的真相。如果它確實是,則必然存在于某處。邏輯真相僅僅是關(guān)乎命題的真理性。本體真相更為基礎(chǔ)。

確認真相就是要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決定命題真假的依據(jù)是現(xiàn)實情況。

而邏輯真相是建立在本體真相的基礎(chǔ)之上的。


關(guān)于真相理解的兩大理論:

一、符合論:命題內(nèi)容符合客觀事實。

二、融貫說(從屬于符合論):

如果一個命題與某個已經(jīng)得到證明的理論或思想學說一致(相融貫),那它就是真的。

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例,如果說某個關(guān)于物質(zhì)世界的特殊命題是真的,那是因為它與相對論是一致的。(該特殊命題符合相對論,相對論為真,所以該特殊命題也為真。)

我們應(yīng)該注意到,根據(jù)融貫說得出來的結(jié)論可能是非常荒謬的,因為它所仰賴的基礎(chǔ)并非客觀世界中的現(xiàn)實情況。

而任何理論或者思想學說都可能是錯誤的,或者已經(jīng)過時,與現(xiàn)實世界并不相符。







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


01四大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不證自明的,也是不能被證明的。


一、同一律

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解釋:現(xiàn)實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它由不計其數(shù)的個體所組成,并且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而不能是其他什么事物。蘋果就是蘋果,不會是橙子,也不會是香蕉或者梨子。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二、排中律

對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tài)。

一個事物,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沒有中間狀態(tài)。桌上有一盞燈,這句話要么是真,要么是假,沒有別的可能。

我們或許要問,變化過程中的事物怎么解釋?介于是與不是過程中的中間狀態(tài)存在嗎?答案是:不。

處于變化中的事物仍然屬于事物的范圍。一盞仍處于制作過程中的燈還不是燈,只是燈的組成部分已經(jīng)存在了,燈的“變成”依賴于這些存在的零件。

從絕對意義上來說,沒有正在變成的事物,從無到有之間沒有通道。

重申一下,排中律的基本思想是:不存在中間狀態(tài)。

我們所說的“變化中”,不是從無到有的通道,而只是目前已存在的事物的內(nèi)部變化。



三、充足理由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但是自己不是自己存在的理由。)

這個原理也可以被稱為因果原理。它所體現(xiàn)的內(nèi)容是宇宙萬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的根據(jù)。

這就暗示著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釋,沒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

如果一個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這就意味著他要先于自身而存在,這顯然是很荒謬的。

一個事物之所以被稱為是另一個事物,是因為:(1)它解釋了為什么另一個事物存在;(2)它解釋了為什么另一個事物以這種或那種特定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T1:萬物終有其根源:

充足理由律告訴我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他們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們不盡知每個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都有理由。

關(guān)于本源的知識是非常讓人感到振奮的,因為,知其所以然,才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它們。因為找到了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發(fā)展,控制事物所帶來的影響。
例如:我們確定某種病菌是引發(fā)某種疾病的原因,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消滅病菌的方式來達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我們探索事物原因時遵循的原則:每一個原因與其結(jié)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處。

所謂原因,它必能導(dǎo)致我們所觀察到的結(jié)果。并將在結(jié)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一個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將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我不能直接知道產(chǎn)生了某種結(jié)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過前面的結(jié)果得到關(guān)于它的間接知識。通過評估結(jié)果的性質(zhì),我可以推測出原因的部分特性,這些知識將指引我的探尋方向。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T2:對原因的探索不要半途而廢: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例如A是B發(fā)生的原因,B地發(fā)生,又導(dǎo)致了C,我們用圖形來表示他們的關(guān)系。

A→B→C

B是C的直接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因。因果鏈的源頭是A,因此A才是造成問題C的根本原因。除非根本原因A得到足夠的關(guān)注,否則C的問題就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T3:原因的分類

不是所有類型的原因都可以根據(jù)因果關(guān)系應(yīng)用到所分析的事物上。


動力因:它的活動可以決定某個事物存在與否,或者改變其存在狀態(tài)。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目的因:對于行動來說,就是行動的目的;對客觀事物來說,就是它的功用。

質(zhì)料因:是組成事物的具體材料。

形式因:決定一個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質(zhì)。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四、矛盾律

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這個原理,可以被看作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X是X(同一律),那么在同一時刻,他就不能是非X(矛盾律)。

同一律=矛盾律
同一律的公式:A=A
矛盾律的公式:A≠非A? ? ? ? ? ? ? ? ? ? ? ? ? ? ? 矛盾律=不允許自相矛盾

? ? ?

狀語“在同一方面”指的是存在方式。同一時刻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方面,既是,又不是,是不矛盾的。

例如,你可以在同一時刻,人在紐約,心在3000米外的舊金山。(但是你不能同時身在紐約和舊金山,這就是同一方面。)

針對同一事物,如果出現(xiàn)兩個完全相反的命題,則它們是矛盾的。例如:

A漢密爾頓是華盛頓的內(nèi)閣成員。

B漢密爾頓不是華盛頓的內(nèi)閣成員。



02灰色地帶及人為灰色地帶

灰色地帶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確認出來的情況。生活中充滿了這種情況,我們不得不打起精神來面對它們。有些人太過于關(guān)注生命中的灰色地帶,以至于他們逐漸使自己相信生命中除了灰色地帶,就沒有別的什么了。

但我們必須明白,事實上,大部分事物還是清晰明確的,千萬不要以偏概全,認為所有事物都是灰色的。

你常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境地不屬于絕對意義上的黑或者白,它們沒有明確的對立面。這僅僅說明你沒有看清楚它們。不要將你主觀上的某個灰色觀念無限放大到包括整個世界,并且認為這就是世界的本來面貌。

不確定的情況之所以可能出現(xiàn),正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有過確定性的經(jīng)驗。這里體現(xiàn)的原理是:負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況下,才可以被確認為負面。



03定義術(shù)語

在邏輯論述中,避免語義不清和模棱兩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義術(shù)語。諸如“公正”,“美麗”,“智慧”之類本身就含義模糊的詞語,尤其需要清晰界定。

邏輯上定義術(shù)語的過程分為兩步:
第一步,將要定義的術(shù)語,放入最相近的類別當中;
第二步,確定其與同類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例如,亞力士多德關(guān)于人的經(jīng)典定義是:“理性的動物”。“動物”是與人之歸屬最貼近的類別,“理性”這個特性,是將人從動物當中區(qū)分開來的不同點。







第三章? 論證:邏輯學的語言


01建立一個論證

邏輯推理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論證。每個論證都有兩個基本要素組成——兩個不同類型的命題:

一個“前提”,前提是一個支持性命題,它是一個論證的起點,包含著推理的出發(fā)點所依靠的基礎(chǔ)事實。復(fù)雜論證通常包含大量的前提,而且各個前提之間往往互相作用,具有一定的關(guān)系。

一個“結(jié)論”,結(jié)論是被證明的命題,它在前提的基礎(chǔ)上得出,并為大家所接受。

從一個論證出發(fā)得出多個結(jié)論極為少見,實際上,這種情況也要盡量避免。
最有效的論證,總是是試著得出最簡單明了的結(jié)論。

例子:

因為他經(jīng)常和老板發(fā)生爭執(zhí),

戴維被調(diào)到了休斯頓工作。

一個正確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前提的正確性。在上述的論證中,如果戴維不是經(jīng)常和老板發(fā)生爭執(zhí),那我們就仍然無法解釋他的調(diào)動原因。 僅僅保證前提的正確對一個有效的論證來說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保證這個前提可以得出最終正確的結(jié)論。


02從全稱到特稱

特點是,如果它為真,那么這個說法適用于同一類別中所有特定的個體。


03從特稱到全稱

對部分有效的結(jié)論,我們不能肯定地說對整體也都成立。“一些女性是母親”是個絕對無誤的命題,但是這個前提并不支持“所有女性都是母親”這個結(jié)論。

這說明,不是僅僅有正確的前提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要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前提對結(jié)論來說必須是充分的。這恰恰是特稱前提所不能提供給全稱結(jié)論的。


04否定命題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都能同樣清晰地說明同一個事物,最好是選擇肯定結(jié)構(gòu)的命題

在用于選擇過程中,我們并不希望僅僅出于邏輯嚴謹性的考慮,就完全將較委婉的否定命題排除出去。“這是個白癡的決定”是個清晰明了的命題,但很生硬,過于直接粗暴。如果我們換成“這個決定可能不是最謹慎的”,就不那么傷人,而且我們很可能將得到人們更多的友善。


05比較和論證

當我們比較兩個事物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或者完全相似,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

要對比任何兩個事物,特別是龐大復(fù)雜的事物,像歷史事件之類,要謹記,不能僅僅因為在比較時我們注意到了很多相似之處,就魯莽地得出諸如“這兩個事件很相似”之類的結(jié)論。

問題的關(guān)鍵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決定作用的是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性質(zhì)揭示了事物的本質(zhì),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如果一個主要特征被遺漏,那么即使有大量相似的其他特征,也不能做出可靠的比較結(jié)論。

例子:

假如我們現(xiàn)在要啟發(fā)一個既沒見過老鼠也沒見過大象的人,我告訴他,這兩個動物都是四條腿,兩只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一條舌頭,一條尾巴一個心臟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特性。但是在我的敘述中,我沒有提到兩者最顯著的對比因素:體型。我遺漏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征。如果他由此得出老鼠和大象非常相似的結(jié)論,顯然是可笑的。


類比論證:

你比較為基礎(chǔ)一個最普遍的論證型式是類比論證(類比是兩個事物之間相似性的關(guān)系)。類比論證的基本結(jié)構(gòu)如下:

在比較的兩個事物中,對于其中一個A,我有比B更深入的了解。假設(shè)A是一個歷史事件,比如說是越南戰(zhàn)爭,B代表未來所要發(fā)生的一個事件,比如說是目前美國政府正在籌備的一項行動。

我的任務(wù)是使你相信,如果政府發(fā)動了這一行動,她將重蹈越南戰(zhàn)爭的覆轍。

A具有特性R、S、T、U、V、W、X、Y

B具有特性R、S、T、U、V、W、X、Y

A具有特性Z

所以,B也具有特性Z

這個結(jié)論不是必然的,但是它是極有可能的。類比論證只適用于當我們不能直接證明B具有特性Z的時候,當然,也可以是B還沒有發(fā)生所以不能被分析的時候。


06正確論證

因發(fā)言人的權(quán)威性而接受他的觀點,也不是不合理的。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這么做。但是,論證提供給我們的知識的可靠性,遠遠高于權(quán)威所能提供的。

為了使論證正確有力,必須關(guān)注其事實(內(nèi)容)和形式(結(jié)構(gòu))。


真實性有效性的區(qū)別:

1.真實性針對命題的內(nèi)容。而有效性則針對命題的結(jié)構(gòu)。

2.只要命題反應(yīng)的是實事真相,它就是正確的。(命題符合事實,即為真命題。)但是一個論證如果想成立,它的結(jié)構(gòu)也必須能有效地支持它的結(jié)論。


三種簡單的論證形式:連言論證、選言論證、條件論證。

①連言論證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②選言論證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③條件論證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推理的最完整形式——三段論

三段論符號模式:

每一個M都是P(大前提)

每一個S都是M(小前提)

所以,每一個S都是P(結(jié)論)


要想從前提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則

1.前提必須是正確的

2.前提必須與結(jié)論緊密相關(guān),能有效支持結(jié)論

例如,Peter要競選州長,給出前提:Peter長得很帥,是全球聞名的橄欖球運動員,不到30歲就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即使所有這些都是真實的,但它們沒有告訴我們到底Peter有什么出眾的資格能被選為州長。

但,如果我們的前提是:Peter在維和部隊工作了四年,他是一個品德端正的律師,他是紐約是兩任市長,他已經(jīng)為州立法機構(gòu)工作了12年。與前例相比,這次前提與結(jié)論的關(guān)聯(lián)度顯然要高得多。


事實命題和價值命題:

例如:

音樂家都是杰出的人

塞西里亞是音樂家

所以,塞西莉亞是杰出的人

命題“音樂家都是杰出的人”,這個命題不是關(guān)于事實兒是關(guān)于價值的,它反映了提出命題的人的觀點。但是,我們能給上例中以價值命題為前提的論證多少可信度呢?不會很多,我想大家都會同意。注意“杰出的”這個詞語的模糊性。

這意味著以價值命題為前提的論斷,永遠不能像以事實為前提的論斷那樣,有確定的判斷標準,因為價值的評估,永遠會受到挑戰(zhàn)。? ? ? ? ? ? ? ? ? ? ?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價值命題都不穩(wěn)定。評判價值命題穩(wěn)定性的標準,是它與建立起它的客觀事物的關(guān)聯(lián)程度。價值命題所依附的客觀事物越是廣闊堅固,它本身就越可靠。



07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而歸納論證則是從個別到一般。? ? ? ? ? ? ? ? ? ? ? ? ? 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jié)論。而歸納論證只能得出可能性結(jié)論。

演繹論證的結(jié)論的真實性已經(jīng)包含在大前提中,論證只是把它形之于外。演繹論證是解析過程,因為它把普遍的事實還原成了它的組成部分。

歸納論證的前提則是一個由特稱命題組合而成的系列證據(jù)。這些證據(jù)是得出一個關(guān)于它們共性的可信結(jié)論的基礎(chǔ)。但是,是什么促使研究者為某個特別的現(xiàn)象,努力搜集證據(jù)?是假設(shè)。假設(shè)是關(guān)于事物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或者可能是什么樣子的科學推測。

歸納推理中,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以整體中的某一部分為樣本來做研究,以此來代表整體。樣本范圍的大小決定了它的代表性。想要代表一個整體,你所做的樣本必須足夠多,多到你可以合理的認為它涵蓋了整體中的所有情況。


整個科學的帝國建立在歸納推理的基礎(chǔ)上。

歸納推理是演繹推理的基礎(chǔ)


08評定論證

第一步:確定前提的正確性

第二步:檢查前提與所要得出結(jié)論的相關(guān)性

第三步:確認認證結(jié)構(gòu)合不合理

第二步中:一個論證中,即使幾個前提的相關(guān)度都很強,都能有效知識結(jié)論,最好還是不要同時全部使用。限制前提的數(shù)量使你的論證重點突出,會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某些前提可能會對某些特殊的聽眾有不同尋常的意義。所以在面對這些觀眾時,這些前提就該是你要使用的。









第四章:非邏輯思維的根源

01懷疑論

懷疑論的兩種態(tài)度:①將懷疑永久化,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②在特定的情況下,將懷疑作為一種是當?shù)摹⒈匾膽B(tài)度。

選擇性懷疑,就是要在我們已經(jīng)拿到有效證據(jù)的情況下,合理的質(zhì)疑。


02逃避性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認為它可望而不可即。他們僅僅是聲稱人們對任何確定的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

如果我們對某個事物所知有限,不能做出確定的判斷,那就應(yīng)該尊重事實。否則,我們做出的結(jié)論就是不負責任的。


03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主義

兩者都形成了偏見。偏見意為預(yù)先判定。因為他們在深入了解事物并對其作出認真分析之前,已經(jīng)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一味盲目樂觀主義者,在和一位初次見面的年輕女士相處一個小時后,得出如下結(jié)論:她有著荷馬史詩中海倫的美貌、居里夫人的智慧和戴安娜王妃的優(yōu)雅。盲目樂觀主義者除了能給我們一種扭曲的美麗現(xiàn)狀之外,還能給我們帶來未來的無盡失望。因為事實總是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


04眼界狹窄

我們說,邏輯、正確推理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真相。怕被發(fā)現(xiàn)之前,事物真相存在的確定地點我們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預(yù)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探尋真相存在的各種可能。

一個眼界狹窄的人,他拒絕某些選擇,僅僅是因為這些選擇偏離了他的預(yù)先設(shè)想,所以他認為不值得去探尋。


05情感和論證

一個不需要從課本上學習的心理學嘗試是這樣的:情緒越緊張,清晰思維、冷靜行動的難度就越大。一個暴怒的人不可能成為理性的模范。

人類天生是情感動物,把我們的情感完全剝離出來,即使是短暫的,并進行純粹理性的論證是不現(xiàn)實的。思想,即便是最純粹的思想,也不可能完全脫離感情的浸染。

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所以不要試圖將情感完全排除在外。

但是,促使人們做出合理論證的是智力因素,是思想和他們彼此的關(guān)聯(lián),情感暗示并不能左右它。

一個結(jié)論,并不因為我們覺得美好就可以被改變,我們接受它,是因為我們認為它是正確的,是必須接受的。

大家一定要記住以下這個簡單的基本原則:永遠不要直接調(diào)動人們的情感,要努力使人們自己發(fā)現(xiàn)真相。

只有真相才值得人們?yōu)橹畾g呼雀躍。


06推理的原因

合乎邏輯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尋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對邏輯的濫用。

有時,論證會在情感的引導(dǎo)下變成宣泄憤怒的途徑,或者是自我變白的借口,甚至是自我膨脹的工具。由此,偶發(fā)事件取代了真相。

理想的辯論,輸贏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從正反雙方的努力中發(fā)現(xiàn)所辯論事物中蘊含的真相才是最終目的。


07論證不是吵架

論證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真相,爭吵的目的是擊敗你的對手。有許多人雖然他們愿意和你爭吵,卻不愿意或者沒能力和你進行論證。不要浪費時間、精力和這種人進行爭論。


08真誠的局限性

真誠是正確推理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多愁善感的人才會相信真誠本身就已足夠。實際上,絕對真誠,可能會帶來錯誤。或許你絕對真誠,但同時也絕對錯誤。真誠不能將謬誤變成真相,人要真誠,然而人更要正確。


09常識

邏輯,生于常識,但又高于常識。






第五章: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

錯誤的推理形式總稱為“謬誤”。最基本的謬誤形式有兩種:形式謬誤和非形式謬誤。

學習推理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對我們來說具有雙重意義:

①它將使我們對正確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明銳我們的神經(jīng),從而使我們更加堅定地遵循正確的路徑。

②在我們面對錯誤推理時,它將保護我們不受誤導(dǎo)。


01否定前件

論證的形式:

A→B
-A
所以,-B

例子: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動。
路易斯沒有跑步,
所以,他沒有移動。

這是一個無效論證,因為結(jié)論并不具備必然性。


02肯定后件

論證的形式:

A→B

B

所以,A

例子: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動。
路易斯在移動,
所以,他在跑步。

這種情況得出的結(jié)論可能是正確的,但不是必然正確。


03中項不周延

幾個納粹黨員是凱撒俱樂部的成員。
漢斯是凱撒俱樂部的成員。
所以,漢斯是納粹黨人。

這種情況下,漢斯是有嫌疑的。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的猜測作為真相來宣布。


04偷換概念

關(guān)愛他人是利他主義的標志。
唐璜是個博愛者。
所以,他是個利他主義者。

問題出現(xiàn)在“愛”上,這個詞的含義太過模糊,太多的事情都可以歸屬于它。大前提給了一個合理的、容易接受的、關(guān)于愛的解釋。它反應(yīng)了傳統(tǒng)的關(guān)于愛的定義,樂于對別人友善。

而另一方面,小前提給我們的關(guān)于愛的理解更粗俗。當我們說“唐璜是個博愛者”,實際上是在說,他是個花花公子,這和利他主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結(jié)論顯然不成立,因為唐璜的愛與利他主義者得愛,根本不是同一個事物。


05竊取論題

這種謬誤的重要標志是:把有待證明的觀點,當做不證自明的前提條件。

因為雪莉在撒謊,
所以,雪莉是個撒謊者。

乍看過去,這似乎是個正確的結(jié)論。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一個命題的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它本身就是對結(jié)論的重復(fù),只是換了個說法


所有在桌邊的人都刮了臉。
吉姆在桌邊。
所以,吉姆刮了臉。

第一個命題具有所有大前提的標志,但是它的正確性是以結(jié)論的正確性為前提的。如果我們不是預(yù)先知道吉姆刮了臉,那么我們就不能確定所有在桌邊的人都刮了臉。

竊取論題謬誤的另一種叫法,是循環(huán)論證,有時也稱為惡性循環(huán)。


06虛假假設(shè)

判斷假設(shè)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命題不能違反矛盾律。換句話說,它不能自相矛盾。


07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意味著容易對付的事物。如果你為了削弱對方的論點,而故意扭曲其理論過程(使對方論點經(jīng)過扭曲后變得容易對付),那就犯了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不是無心之過,因為他是在有意歪曲別人的觀點。


08誤用傳統(tǒng)

習慣會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重大影響,如果不分析實際上是否值得,就遵循習慣做事,我們就會成為習慣的奴隸。

在評價給定的實踐時,我們關(guān)注的焦點應(yīng)該是實踐本身,而不是它的歷史。

但是對于傳統(tǒng),我們還可能放另一種相反的錯誤。如果將歷史悠久作為堅持傳統(tǒng)的唯一原因是不合邏輯的,那么將歷史悠久作為拒絕傳統(tǒng)的唯一理由,同樣也不合邏輯的。這種錯誤背后所反映的態(tài)度,是某些新新人類所堅持的,他們認為只有新的才是有價值的,只有變化才是唯一永恒的。


09民主謬誤

在一個給定的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對某個給定的事物秉持同一個觀點,是個有趣的心理學現(xiàn)象。但是沒有必要將事物的真實與否考慮進去。

大多數(shù)也不絕對代表著正確。

我們必須承認,在情感方面,民主謬誤是很有說服力的。如許多歷史事件所證明的,當民眾黑白不分的時候,為堅持真理而站在民眾的對立面,是件很艱難的事情。


10對人不對事

在論證中,我們要關(guān)注的是論證本身,而不是做出論證的人。如果一個人忽略論證本身,而故意去攻擊論證者,那么他就違反了這個原則。


11壓制理性

一個真正的論證者,只會運用推理本身的理性的力量。

當然,你也可以訴諸粗暴的強制,而不是理性來說服他人。人們可以因為被強迫而做一些不愿去做的事情,但是他們不能被強迫去想一些他們不愿去想的事情。

真相不能以強制的方式傳播。

在論證中,高壓政策的背后永遠隱藏著危機。


12濫用專家意見

論證中所用的專家意見需要經(jīng)過檢驗。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自以為是的專家。檢驗的標準不是他們在說什么,而是他們是如何通過論證來得到它的。


13以出生論英雄

知道一個來源一般是壞的,于是認定出于這個來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壞的。這并不必然成立。

考慮我們所考察的人或事的出生肯定是必要的,但是我們必須走得更遠。首先我們要問:彼得從哪里來?緊接著更關(guān)鍵的問題是:他的品質(zhì)如何?


14簡化主義

一個整體大于其組成部分的總和。

例如,當我們只把注意力放在一個人的缺點上,并因此認為我們已經(jīng)完全了解這個人的本質(zhì)時,這個謬誤就正在發(fā)揮作用。


15以笑飾非

能不能對某個論證做出合理反應(yīng)時,我們會用這種策略,假裝這個問題不值得嚴肅對待,僅僅是個可以一笑而過的問題。使人們嘲笑某個論證是反對它的強有力途徑,但是這種方式對論證本身的價值沒有任何影響。

當然確實存在不恰當?shù)目尚Φ恼撟C,它們受到大家的嘲笑是應(yīng)該的。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花點時間來說明為什么這個論證是失敗的,同樣好過簡單的嘲笑論證本身。


16以淚掩過

除了可以運用嘲笑策略外,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博取聽眾同情的方式來達到同一個目的。

論證經(jīng)常遭遇情感方面的問題。當遇到這種問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做出比平常更多的努力來控制情感。強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維是成反比的,一旦情感超過一定界限,引導(dǎo)論證正確進行的機會就隨之歸零。


17無力反駁不算證明

沒有強有力的證據(jù)進行反對論證,并不能因此證明其為真。


18兩難陷阱

當問題實際上有很多選項時,我試圖說服你只有兩種。這里的進退兩難是假象,因為它是對真實情況的扭曲反應(yīng)。

這種謬誤試圖對聽眾造成情況緊急的假象,強迫他們在假象制造者所給的選項中做出選擇,當兩個選項都沒有特別的吸引力時,這種緊迫感的制造尤其重要。

假如我給你兩個選項A和B,我希望你選A,于是我說:A確實不是個令人愉快的選擇,但是唯一的可供選項B將會更加糟糕。你當然更不想那樣!


18以先后論因果

一件是恰巧出現(xiàn)在另一件事之前,這并不足以斷定他們之間必然有因果關(guān)系。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來判斷。

鳥兒歌唱,然后太陽升起,并不能得出唱歌導(dǎo)致升起的結(jié)論。


19情感誤導(dǎo)

當我們選擇性地忽略一些與我們的信仰相抵觸的重要信息時,我們就放了情感誤導(dǎo)謬誤。這樣導(dǎo)致的結(jié)果就是對所討論問題的嚴重扭曲。


20功利誤導(dǎo)

當我們利欲熏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時,就犯了功利誤導(dǎo)謬誤。操縱這種謬誤的態(tài)度是:只要我成功了,如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21簡化推理

有些聽眾將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聽的東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歡簡單的答案。不要告訴聽眾他們想聽到的,要告訴他們真實的。無論現(xiàn)實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或者是灰色的,都要實話實說。

可能聽眾不能立刻欣賞你的坦白,但是在經(jīng)過長時間的歷練之后,他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必須面對的只能是現(xiàn)實。








THE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8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08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74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6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7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6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7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0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726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1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27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5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4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32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9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