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茶友聞拼配而色變,認為拼配是一個貶義詞,其實不然。其實不僅是鐵觀音,不管什么茶,有量的需求的都需要通過拼配來實現。這是由于受產地不同,高山低山區別,茶樹營養區別,這個可以統稱為原料區別,加上制茶時的各種變量和師傅經驗技術的高低,每一次的產出的毛茶的外形香氣滋味等都會有所差異。
比如說我下面這一堆,如果我把一袋毛茶就挑凈成一款茶出售,那我的款數就太多了,而且單獨一款茶的量太少,就有可能出現您這次喝這款茶覺得不錯,想再買的時候這款茶已經售空的情況。所以我們會通過拼堆把多袋毛茶進行拼配調和。也可以說,毛茶的拼配是鐵觀音精制的基礎,因此大家不要誤解拼配就是不好的。
拼配也不是說瞎拼一通,這個過程也是要通過審評和不斷的測試的,可以說是一項細致又復雜的工作,也是一項技術活。總而言之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拼合,讓不同特點的茶葉之間可以做到揚長避短,讓茶葉的香氣滋味進行調整提高,起到1+1>2的效果。通過合理的拼配才能產生出品質穩定的量,也可以說批次,形成穩定的價格。(如何是特別優質的茶也可以不拼,因為本身好茶賣的量也不多)
茶葉拼配就好比找對象,找到情投意合的元素,便能彼此相濡以沫,取長補短;而遇見性格不合的,則很容易一不小心便成了冤家,讓茶葉品質一文不值
那么為什么會形成消費者拼配茶不好的印象呢?正確的拼配是兩款或者多款同季節的鐵觀音,為了達到數量顏色外觀或提升茶葉品質要求而進行拼配。然而有些不良奸商渾水摸魚,用陳茶和新茶進行拼配,不同品種之間進行拼配,例如本山和鐵觀音拼配或者毛蟹之類和鐵觀音拼配,甚至都不是鐵觀音,如本山和毛蟹拼配等等,這才會導致很多的茶友談“拼配”色變,認為拼配就是低質量的代名詞。
現在市場上用來魚目混珠的茶葉多為本山和毛蟹,這兩款茶在制作工藝上和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基本山是完全一樣,也導致在外觀顏色顆粒上面和鐵觀音也是非常的接近,但是入手感覺偏輕。這種拼配也基本上只會發生在很低價的產品上,因為現在好一點茶葉大家對于純正也要求越來越高。在市場上銷售的低檔茶,如淘寶上的幾十塊錢包郵半斤一斤的,都數量需求巨大,而且等級也比較低,對于香氣口感各方面的要求上也不是那么高而顯得比較隨意。這類茶可能在市場被某些比較不誠信的商家也冠宇“鐵觀音”之名進行銷售,但可能根本就和鐵觀音不沾邊。
那么要怎么辨別在新茶中摻雜陳茶,或不同品種茶之間的拼配呢?
新茶色澤新鮮悅目,陳茶由于在貯藏過程中經過進一步的分解或氧化,色澤變得枯灰失去光澤,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葉底尤為明顯)如下圖。陳茶或多或少都會有陳味,所以,消費者只要仔細辨認一下,是不難鑒別的。
對于摻雜的不同品種的茶,除品嘗鐵觀音特殊的“音韻”、口感外,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葉底,凡沖泡開的葉底大多向葉背卷曲,葉上部趨圓,葉尖稍微向左偏者,有“歪尾桃”特征的,則基本可以判定是真的,這是鐵觀音與其他烏龍茶最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