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回家,給孩子過三歲生日。
比起北京學區房動輒30萬每平的咋舌房價,家鄉的房子沒那么驚人的貴。但是,對于兩個白手起家的傻逼青年來說,錯過了太多好機會,離夢想中的房子還差了99步。
一直以來,對我而言,住什么樣的房子好像都行,有家的感覺就行。用我媽的話來說,我是個不那么虛榮的人。
小時候家里條件差,我初中的班主任到我家家訪后,問我爸有沒有計劃換個房子,給孩子更好的環境。
我爸心里難受得不行,直接推動了家里開始買第一套房。
不在意住在哪兒的我,也是直到有了孩子,心態才有了變化。
我想起在小房子蝸居的時候,我爸為了讓我有自己的房間(現在想想,可能是為了讓他和我媽有自己的空間……),給我搭起了一個吊鋪,家里像有個小二層,除了有小梯子上去,還有小窗子直通房頂,儼然美好人生回憶。
后來做地產廣告,踩盤無數,印象最深的是一棟龍湖的別墅,它的書房四面全是直通屋頂的書架,擺了滿滿的書,還設了專門的小梯子用來取書;兒童房是兩層的,一層是看上去很傳統的臥房,順著軟梯上去就到了秘密基地,這設計直戳我心靈。
啊,多么希望我的孩子住在這樣的房子里長大。
所以你看那些逃離北上廣的人,他們一直在堅持,直到孩子的問題擺上桌面。
02
07年我大學畢業后,家里曾準備讓我出國念書。
那時候覺得大學都畢業了還要花家里一大筆錢實在說不過去,再加上還有一個預備役老公,就積極找工作、順利入社會,把這事拋到了腦后。
多年后,連青島都霾起來的某一天,在朋友圈刷屏的天氣吐槽間,冒出了一朵清新的小泡,是那時候已經去澳洲多年的高中同學發來的悉尼的藍天,看到她的孩子在后院的草坪上奔跑,一家人去沙灘曬太陽還碰到了市長合影……我的心里是必須酸的。
你瞧,小環境還沒理想,連大環境都惡劣了,我的步伐始終不跟趟。
但是怎么辦呢,抱怨可是一件很low的事情。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繼續奮斗永不止步吧,想一想,還是有再努力一些的空間的,等下一次機會來臨的時候,希望有實力能接得到。
所以,不管大小環境,家里的軟環境先搞起來!
給我的孩子:
一個父母有愛的家庭;
一個努力向上的氛圍;
一種活到淋漓的心態!
畢竟,
在所有的風景里,我最在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