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楓葉豐澤”推薦語: 人性是世間最復雜的東西。于是作家們愿意將心思和筆墨傾注于此,寫成一個個故事,讓讀者在其中領略世間百態,感悟人生種種。雖然是一本讀后倍感壓抑的書,但是本文作者卻從閱讀中感悟到:人們不能、不想或者說不出來的想法和內心世界,在作家的故事中,清晰地展現在眼前,雖然觸目驚心,但那是一種在角落里面對真實后的放松與釋懷。人總要有機會在真實中釋放自己。一篇用心且有思考的讀書筆記,值得品讀。
羅生門這本書是一月份買的,一直在架子擱淺,半年后想起來看的時候,上面已經落了淺淺的一層塵土。
羅生門這本書是日本芥川之介所著,日本新思潮代表作家,被日本譽為“鬼才”之稱,與同時期的夏目漱石和森鷗外并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三大巨匠。
他的短篇小說短小且精悍,取材新穎,情節離奇詭異,以冷峻的文筆,精煉、鋼勁的語言,將復雜多面的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英文早逝,創作生涯只有短短二十年,卻著有小說148篇,小品、隨筆、評論、游記多種,為表彰其在文學上的貢獻,1935年,日本設立了“芥川文學獎”,就是根據其姓氏命名,至今已成為日本文壇的重要獎項之一。
讀過這本書的都知道,這是一部關于人性的書。以黑色背景和紅色大門為封面,給人以詭異和恐怖的感覺。
001
羅生門是坐落于京都的一座破廟,故事年代,京都連年遭災:地震、龍卷風、大火、饑荒等不一而足。
百姓的溫飽尚且不能滿足,誰會想到城門的整修之事呢?有人把京城的城門敲碎,偷走嵌有金銀箔的城門材料當成柴禾賣掉。由于沒有糧食,大街上到處都是尸體。但這些尸體總得處理掉,于是無人認領的尸體就被人扔到了荒廢的城樓里。
久而久之,羅生門附近成了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只有無數只烏鴉成了這里的常客,啄食死人的尸體。
小說以“羅生門”為題目,因為羅生門里外是兩個世界。
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被主人趕出家門的家將,為了休息暫避風雨來到了一個陰森恐怖的地方,這兒是死人的墳墓,恰當來說是另類的亂葬崗,就是羅生門。
002
本來家將以為這種地方不會有活人的,可當他爬到樓上時發現里面有光亮,原來是一個瘦骨嶙峋的老婦在扯死人的頭發,家將看到了上前制止了她,他詢問她如此做的原因,老婦說是為了活下去,之前家將也在考慮如何活下去這個問題,他被主人拋棄,無依無靠,他想到了去當賊,但他那時還有良心,還有羞和苦惱恥心,他是寧愿死也不愿做賊的。
然而,當他看到了老人的行為,老人的辯解,他不再猶豫。后來,他扒掉老婦的衣服揚長而去。
這部作品描寫了一個家將為生活所迫,由善到惡的轉變。芥川龍之介將人性暴露在聚光燈下,真實地展現出人性復雜的一面,使之無處可逃。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對人性、階級矛盾以及丑陋的社會現象等的批判和反思深刻而又犀利。
不得不被作者精湛的文筆所折服。其實,家將和老婦人都是真實存在的,對他們來說,他們只是想活著。不論是把蛇切成四寸長當魚干賣的女人,還是拔死人頭發的老婦人,她們的行為放在災害年來說,是可以被理解的。
或許我們在相同的狀況下有可能做出的一種選擇,包括家將的心理變化,也是一個善人走向盜賊會經歷的一段心路歷程。
家將在殘酷的社會環境下,原有的良知遭受泯滅和摧殘,身邊的環境讓人倍感無奈,最后又因生存需求選擇屈服于現實。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人們很容易對自身良知產生疑問,甚至會否定自己的良知,從而走向邪惡的道路。
003
通篇給人一種壓抑感、窒息感,故事背景將人推向生死與善惡之間的抉擇,從而展現人性的陰暗面,更加展現了利己主義的丑惡嘴臉,更流露出了芥川龍之介對人性的無奈。
這本書里沒有任何關于美德的贊頌,你能看到的角色,都滿滿充斥著人性之惡。芥川龍之介最擅長的就是刻畫人物心理,把人心中深度的利己主義、冷漠無情、虛偽造作表現得一覽無余。
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這類文章,最主要的原因跟自己的經歷有關,生母精神失常,跟隨舅舅收養。假若芥川能看到更多人性的美好面,那么英年早逝的悲劇命運是否能夠避免?
假若他看到人性之光,放棄了對“人性惡”的思辨,那他還能被稱為“芥川龍之介”嗎?估計也不行吧!
芥川龍之介寫出了很多人平常心底里表達不出、也不愿意告知別人那種黑暗想法。但是這一切都是最赤裸裸的真實,我想這也是此書受眾人喜歡的最大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