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隨筆26:商人呀你的良心呢
趣店上市,炒熱了互聯網金融版塊:
我們3月份開工,5-8月試運營,10月正式上線。公測第一天注冊用戶超過2w,10天突破7w,當月我們就跑了近1000w業務,實現了盈利。這個月大概有30w營收,壞賬計提后,肯定是盈利……。
1分鐘閃電授信;3分鐘自動審核;30分鐘極速到……。
逾期很低,個位數,大概五六個點,就是100人有五六個人在還款當天忘記了,但我們經過催收就可以……。
至于壞賬就更低了,具體的我們就不提……。
上線當月就盈利,順到同行懷疑是騙……。
我做的任何業務都是先掙錢。上次創業就是整個集團里唯一一個沒有燒錢、實現全面盈利的,現在的縱橫商戶錢包也一……。
領投數千萬,公司估值2億……。
一個月內中國成長最快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
(以上摘自《搜狐財經》)
看這篇報道,簡言之就是六個字:人傻、錢多、速來!
人性的貪婪,宣傳的荒誕,在互聯網金融這個所謂的先進行業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并不奇怪,商人的唯利是圖,歷來如此。
甚至,很多看上去很有“創意”的商業規劃,實際上都是出賣良心的生意。
其一,
有一家賣領帶的,成本價10元,可他15元愣是賣不出去,于是,“策劃”開始了,他在網上搞了個所謂的贈送活動,只收30元手續費,白送一條領帶,結果賣得如火如荼!
其二,
有一家做共享雨傘的更“高明”,一把雨傘15元價格賣不出去是吧,那我搞個共享雨傘項目,只要交30元,雨傘免費用,注意這是交30元哦,實際上一把雨傘在他這里等于賣到了60元甚至更高的價格,怎么算出來?你懂的——雨傘用完要還的好吧,誰會沒事抱著一把傘去玩呢!
這種近似于龐氏騙局的生意,基本上都是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去做的。
事后,有所謂的經濟界大V嚴肅的表示,這是出色的營銷呀!
營你個頭呀,這是騙子行徑好不好!
第三,
更要命的,一家信用卡公司(國內排名靠前的大行所屬),他們基本上就全靠騙了。其廣告宣傳上說,只要辦卡就送價值250元的精英箱包一套(真是個二百五啊!),這樣的好事誰不愿意,于是很多人紛紛辦卡,結果辦好卡要領禮品時,卻說要刷三筆188元以上的交易才可以。
這也沒什么,刷吧。
刷完再登錄他們的官方網站看下,乖乖,發現原來還要交30元手續費才可以領呀。
刷都刷了,還在乎這30元?
最后領到的是一個近似于路邊攤上10元就能買到的小包包,上面鄭重其事的貼了個250元的標價!
某行信用卡老板,你過來,我保證不打你!!
——————
整個流程體驗下來,就像是被一個又懶又丑的老油子抽冷摸了一把,跑了老遠后還對你自作多情的扭頭一笑,惡心到可以吐半天。
不能怪他們玩你,這是你智商低啊。
看到沒,這就是所謂灰色地帶法律尚未管束到的商業競爭,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相信他們現在就敢銷售去火星乃至太陽的車票———以前不是就有過裝修長城的所謂“創意”廣告嗎。
最后,高潮時刻,一定有奇葩出現。
趣店老板的一句話:
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里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就這樣。
(以上摘自**媒體)
什么商業利益,什么持續發展,好像都可以不管的,這種自信與灑脫,讓我懷疑地球上真有散財童子下凡似的。
就算再怎么的財大氣粗,我想也沒有哪一家公司敢真的這么做。
銀行怎么讓能那么讓平民百姓信任,至少在這一點上,他們丁是丁、卯是卯,能夠制度清楚、卡位有力。
話說回來,如果這算是福利,也只能是一種鴉片式的福利,是助長不勞而獲思想的惡之花。
再說了,真有這樣的好心,你怎么不去捐贈給希望工程呢。
相對而言,我更希望對于壞賬,能采取積極、有效的催收措施,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制度、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影響。
對于某些明知無法償還但卻惡意貸款的人來說,確實沒有必要太客氣,社會公平的申張,公俗良序的建立,需要我們每一個體都能建立良好的自信、自律精神,既要對守信者支持,更要對失信者嚴懲。
這本來是再清楚不過的事,為什么非要吞吞吐吐、欲蓋彌彰?
說真話難道會死?為什么就是不會、不能、更不敢說真話呢。
也許,說真話一下子不會死人,但會“害死企業”,害死那些想靠坑瞞拐騙撈一票就走、或者想著盡量通過信息不對稱達到不勞而獲的企業。
因為,更多的人,喜歡柔和的欺騙,不喜歡堅銳的面對,喜歡在溫水里煮死,不喜歡在沸水前逃生。
古話說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們遮遮掩掩,霧里看花,水中撈月,所體現的,正是這個行業的極度不公正、下正常。
具體來說,因資料不足,知識有限,我無法多探討,也許,他們確實不會追討,但會通過所謂的信用體系來進行信用通緝?也許,會通過債務外包,由第三方追討公司進行追討?(至于第三方怎么搞就與他們“無關”了)……
所以,他們確實可以做到(至少直接接觸時)很合法、很公正。
話說回來,我又沒請你來借錢!
是你的虛榮、你的浮躁、你的不理性,或者至少是你的智商低、判斷能力不足才導致無法還款的呀。
總之,躲藏在這樣的公正合法與理所當然背后的,是作為高利貸企業唯利是圖的血腥法則。
試想,在經濟增長普遍6-7%、銀行固定利率只有1-2%的今天,拿什么來支撐36%甚至更高的普遍利率回報,除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業務外,只有高利貸了。
這幾乎就是一個典型的食利平臺。
再看看某些主流網絡上充滿忽悠、充滿誘惑力的廣告和圖片:
老股民打死不說的打新股秘籍,竟然被發現了!微信免費領。
厲害了!捉妖擒牛高手圈,只需一招就能學會抓妖股!微信免費領。
你會發現,真不能和那些商人講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