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元宵節(jié)那晚逛燈會時,我在路邊遇到一個老阿婆在賣Hello Kitty形狀的氫氣球,便買了一個。許是開心,我媽當時并沒有說什么,一切無恙。全家人都開開心心,好不熱鬧。
第二天,按照之前的約定,家里要來客人。那家人有一個大概2歲的小女孩,非常可愛。他們來之前,我媽跟我講,說等下照顧小女孩的任務(wù)就交給我了,我那個氣球也就順便送給她好了。
我撅起嘴跟我媽撒嬌:我也是小公舉啊,我還沒玩夠呢。
我媽白了我一眼沒接茬,眼睜睜地看著我把氣球藏了起來。客人到訪期間也足夠給我面子,一點沒提氣球的事情。
送走客人后,我媽看我又把氣球拿了出來,嘆了一口氣:還是長不大。
我最好閨蜜的媽,在閨蜜大學畢業(yè)前跟我談心,說覺得閨蜜大大咧咧,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不足以進入社會。因此她覺得閨蜜適合再讀一個研究生,在這期間繼續(xù)成長,為初入江湖爭取一個緩沖期。
在我和閨蜜的相處模式中,一直都是她保護我。而我,那個時候已經(jīng)開始實習了。
(沒錯,該閨蜜就是之前在《如果可以,請好好告別》一文中提到的那個研究僧期間得痛風的人。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去戳。)
如果要評選“父母最常說的10句話”,我覺得一定會有這樣一條——
“你能不能成熟一點?”
02
我是90后,出生在上個世紀的尾巴,所謂的上一代人口中“垮掉的那一代”。
可在我的世界里,沒有退縮、沒有荒蠻、也沒有浮華。
我們穿上高跟鞋,就能成為白骨精——白領(lǐng)、骨干、精英。
我們脫下高跟鞋,能忍受繁華都市的擁擠,能咽下冷透難吃的食物,能堅持日復(fù)一日地為夢想而努力。
可為什么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都不成熟、永遠都長不大、甚至永遠幼稚?
原因有三個:父母對我們、我們對父母、以及成熟本身的相對性和矛盾性。
a、父母對我們
家長們都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并不能夠幫扶庇護孩子多久。因而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tài)的支配下,他們希望能夠看到孩子們成熟穩(wěn)重、獨當一面的景象。
用大人的標準來評判我們,自是有很多都做得不足夠的地方。
他們所關(guān)注的方面,大多數(shù)是學習成績好不好、工作穩(wěn)步穩(wěn)定、家庭美不美滿……這些,對于我們而言,都太“頑固”。
我們出門不帶錢包也沒關(guān)系、一分鐘能打字100多個、敢于和想認識的大V要微信號、遇到國外的網(wǎng)站能夠輕松翻墻……這些,對他們而言都不重要。
這樣就導致:我們文能點江湖,武能動乾坤,怎么在你們眼里就成了不務(wù)正業(yè)的把戲了呢?
b、我們對父母
我們都是從孩童時代成長而來,別說幼時,到現(xiàn)在我都喜歡被寵溺被疼愛的感覺。
不管我們有多少種角色,面對父母時,總會不自覺地轉(zhuǎn)化成孩子。更何況,任何人都有一顆童心。看到了我們最親近和最能夠依賴的父母,都會化作最幼稚的模樣,將最傻、最柔軟的一面展露出來。這種模式一旦形成,就會延續(xù),雙方互相形成默契。
我們越長越大,也越希望能替家里分憂。特別是在外學習工作的人,早已習慣了把艱難和委屈往肚子里面咽,跟家里通話時報喜不報憂。
爸媽,我也挺想一直做你們的孩子的。別老催著我長大呀。
c、成熟本身的相對性和矛盾性
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有一次跟一個小女孩玩了一下午的游戲,兩人非常開心。克林頓臨走前,跟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的媽媽,今天跟你一起玩的人是克林頓!”
而小女孩想都不想就回答:“回去告訴你的媽媽,今天跟你一起玩的人是琳達(小女孩的名字)!”
這位總統(tǒng)才如夢初醒,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并且開始好好審視起自己來。
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白話文的推崇者胡適先生,當年在北京大學任授課。
第一堂課上,初次與同學們見面的胡適,站上講臺悠悠地自我介紹:“我姓胡。因此,我說的話都是胡說,做的事都是胡作,問的文章也都是胡文。”引得同學哈哈大笑。
對于這一行為,有人認為是風趣幽默,也有人認為,胡適沒有一個老師應(yīng)有的威信和樣子。
03
每每跟人談起關(guān)于“成熟”的話題,總能想到一個人——《東京愛情故事》中,由鈴木保奈美飾演的赤名莉香。
莉香聰慧、溫柔、陽光,又是率真的化身。在那個普遍缺乏個性和思想禁錮的社會圈子里,她的優(yōu)秀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可她還是那么的熱愛生活。因為她知道,詩意的生活不只是形式。也正是這個原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對愛情是全身心投入。
而我所聽過的,對一個女人最高的贊譽就是給莉香的:她什么都懂,卻還那么天真。
同樣的,還有去年大婚的不老女神鐘麗緹。
鐘麗緹離過兩次婚,一個人帶著三個女兒生活。可在她的眼神里,從來都是沉澈如水,一臉的天真,對未來充滿期待。
在外界的眼中,這樣的女人,怕是沒救了。就算再嫁,也只有被人挑挑揀揀的份。
可她不認同將就的婚姻,不認為自己是高齡,也從不看輕自己。終于,在她46歲那年,嫁給了34歲的高顏值男神張倫碩。
并且,對方還愛的她死心塌地。
04
生活中,好像很多東西都被打了標簽,比如卡通、比如公主裙、仙女棒……雖然許多東西只有在我們美少女手中,才能體現(xiàn)出美感,可它們偏偏被歸類為兒童用品。
我偏不。我喜歡那個氫氣球,就把它買下來,招搖過市。
許多漫畫以及動漫,需要經(jīng)歷一些人和事,需要懂得一些道理才能看懂,可偏偏總被人們認為不務(wù)正業(yè)。
日本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偏不。他喜愛動漫行業(yè),于是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溫暖無數(shù)人的感人動畫電影。
當你的歲月跟我的歲月不能擁抱言和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一些“偏不”的事情,來捍衛(wèi)理想,來做一些努力,促使他人對我們的認可。
在我生活的小城里,長輩們對于“游戲廳”的概念止于“上個世紀那些壞孩子常去的不正經(jīng)的地方”。
偶然的,我跟我媽逛街時看到一家游戲廳,就拖著我嗎進去玩了一會兒。我媽充分認識了游戲廳后,才發(fā)覺自己對它的認知一直都是誤解,瞬間開明了許多。有一次,我還聽到我媽說要帶我爸去游戲廳。
結(jié)果我爸說:壞孩子們?nèi)サ牡胤剑蹅內(nèi)ジ缮叮?/p>
閨蜜在小吃街掃蕩式地逛著,看到兩個老太太在分頭排隊買轟炸大魷魚和烤冷面。
那一刻我們羨慕地紅了眼,立即許諾,當我們老了,也一定要像這樣,還在一起,想吃吃、想玩玩。
05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謂的“真正的成熟”?
推薦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戶的回答: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欲望,了解自己的局限。
理解別人,理解別人的欲望,理解別人的局限。
這也是我想要表達的東西。
一個人成熟與否,應(yīng)該是在內(nèi)心,而非外表。
經(jīng)歷過許多事情,見識過許多人性的崇高或者險惡。
明白一切,卻又像什么都不明白一樣。如新生嬰孩,似初生牛犢,熱愛著生活,能夠勇敢積極地投身于這個世界。
閱盡人世浮華,卻還能坐旋轉(zhuǎn)木馬。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