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5月3日
地點:四年級六班教室
項目:“班班有讀”第1期兒童閱讀啟動儀式
好事多磨。
參加“班班有讀”實屬偶然,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可“共讀書”遲遲沒有到位,截止寫這篇文章之時,依然還沒有到位,此謂“多磨”。
不管怎樣,總要開啟。
“班班有讀”課程組提供的“啟動儀式”,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尤其是孩子們特別感興趣,一個又一個的“小懸念”,一小步一小步地揭開,既符合兒童閱讀規律,又抓住了兒童心理,真是一次有創意有品質的共讀活動。
能夠參加這次“班班有讀”,偶然,幸運。看到微信上的招募,嘗試著填寫資料和愿望。填寫完成發給課程組的時候,內心既滿滿地期待,又不停地忐忑。三天的等待,時不時刷刷微信,期待著結果。
就那么一天,2017年4月22日,全國“班班有讀”兒童閱讀第一期入選班級公示——
那,“班班有讀”兒童閱讀究竟是一項怎樣的活動,花點時間,看看吧——
了解完“班班有讀”,再來說說我們在閱讀前的一些準備工作。
我們要先準備閱讀的物質工具。首要的物質工具是“書”,書已經訂了,因各種原因沒有到位。
雖書尚未到位,但是除此之外的閱讀物質工具要準備好。我因地制宜,將“圖畫本”改造成了“班班有讀”專用本,封面寫清項目和姓名,第一頁記錄啟動儀式中關于“怎么讀”環節的重要閱讀策略和方法。
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有二:
一是閱讀是一項神圣的事,虔誠對待。
二是便于孩子們整理歸納,閱讀時經常關注和回看課程組提供的閱讀策略,直至孩子們將這些策略轉化成閱讀的自覺,實現閱讀的完全自動化。
到底有怎樣的閱讀策略呢?不急。
先說我們的“啟動儀式”,它從這里開始——
“開啟詩”后,和孩子們一起進入“讀什么”、“為什么讀”、“怎么讀”三大核心環節。上課件——
在與孩子們聊圖書目錄的時候,就“圖書目錄”展開了兩次有意思的對話。
第一次對話,圍繞“讀完目錄,你最迫不及待地想讀哪一篇,為什么?”的話題展開討論。下面是實錄片段——
師:讀完目錄,你最想迫不及待地哪一篇,為什么?
生:我喜歡《老師同學都愛我》第二輯的“和火車賽跑”,因為,我覺得,火車跑得那么快,人怎么可以和火車賽跑?我特別想看看。
師:你是覺得這片故事的情節不可思議。那好,書來之后,先讀讀這一篇。
生:我想讀《粉筆頭和毛筆的戰爭》,因為他們都不能動,可為什么能發生戰爭呢?我想了解。
師:你想要一探究竟。
生:我想讀第一輯的《巨人阿達》,因為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巨人,他這里怎么出來巨人了?
師:很多不解,想看看到底怎么一回事。
第二次對話,圍繞“選一則你最喜歡的目錄,猜測作者會怎樣寫這個故事?!钡脑掝}展開討論,大家各執己見,想象力,信馬由韁。
就這樣,讀什么,為何讀,和大家聊完了。我們進入具體的閱讀策略——怎么讀。(終于來了,繞了好大一個彎?。?/p>
上面是課程組提供的課件資源,因為我班的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魚骨圖”,于是花了不少時間,與孩子們重點說說“魚骨圖”的基本作用、基本畫法,且欣賞了幾幅課文“魚骨圖”,直觀感受,切身體會。從后來大家做的“魚骨圖”上看,效果不錯。畢竟是第一次做,能做成那樣,不易。文末會呈現《老師同學都愛我》第一輯(一)(二)的學生自制“魚骨圖”。
為了這個環節真正達到實效,我選擇了五副各具特色的典型“魚骨圖”進行彩印,人手一份,便于學習,便于模仿,更便于隨時隨地再學習。
“魚骨圖”暫時告一段落。
那,“大花臉”怎么操作呢?這個“大花臉”其實就是圈點批注。對于四年級的孩子而言,要有這方面的基本能力。雖然平時也零散提及提起過,課堂上也不定期使用,但不系統,不條理。于是,借這次“東風”,稍系統地說說。
可以從哪些方面做批注呢?我這樣說——
1.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寫意思。
2.賞析語言,重點放在修辭句和描寫句,努力探究語言背后的內容與情感。
3.有人物,定要點評人物個性。
4.盡可能多地聯接自己的生活,調動以往的閱讀體驗。
5.不懂的問題,畫個大問號。問老師,問同學。同意,要接受;不同意,要爭辯。
這僅僅是個大框架,里面還有諸多細節,尚需要孩子們在閱讀中自行運用和體會,直至化為己用。
既然說到了批注,不能只說不練。于是,我給孩子們出示自己做的一點批注。批注的內容是《老師同學都愛我》第一輯的首篇文字。算作一種引導吧。上圖——
啟動儀式漸進尾聲。
趁著這股熱乎勁,我發下了《老師同學都愛我》前兩篇故事的打印稿,讓孩子們做三件事:好好讀讀,嘗試畫魚骨圖,仿照做“大花臉”。上現場圖——
書還未至,先用著“打印稿”。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節閱讀課結束,孩子們做的怎么樣呢?先看幾幅,不做結果式評價,只點贊,第一次,孩子們,都是好樣的!
看著孩子們的作品,甚是欣慰。只一節課,大家能理解到這種程度,很不錯。細細看來,也許會發現錯別字,也許提煉的不精準,也許,還有更多的“也許式”問題。但是,孩子們在思考,在實踐,這永遠是彌足珍貴,不可替代的。
班班有讀,剛剛開啟,我和孩子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但,我知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汪國真)
同時,我也必須明白:
“班班有讀”之路,要小步走路!如同著名繪本大師賽門·詹姆斯的作品《小步走路》一樣。
有時,自己未見終點時,走不動且不想走,坐地上,祈禱奇跡出現。其實,我該聽聽鴨子大哥的話,不必左顧右盼,不必瞻前顧后,只要專心“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