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焦慮、煩躁。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我們現在是否信息過度?碎片化時間正在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弱智。當這個世界的知識變的碎片化時,我們是不是正在弱化整體系統思維?過度以后必將修正,我們如何處理沒有用的信息占用我們的寶貴的時間正在成為我們新的需求……”
“什么內容才是用戶真正需要?快知識與慢文化的博弈,對于每個深陷其中的人來說,都是可兼得又應該有所舍棄。”
“為什么很多人看問題,只流于表面現象,而不是本質?為什么有時候學再多也是浪費時間?為什么學了許多,無法獲得有價值的答案?也許,你連真正的思考都算不上,也許你不知道思考的角度。”
這是我和筆記俠創始人CEO柯洲今天的一問一答再一問。似乎我倆都在提問,也都在回答,更重要的是提出這樣的思考,是因為在知識追求的領域存在這樣的痛點。
“你有病-病得很重-我能治-快掏錢”柯洲把莆田系的邏輯拿出來,話糙理不糙。
很多產品,最終迎合的是求知者“不想慢慢努力,想快快上進”的“急功近利”的訴求。幫你省時間的知識產品可以達到速成,但未必能做到真實有用。真正良心的知識提供商會從尊重知識的角度出發,去拆解知識,再反哺知識本身,做到“普世而深刻”。
我,將與筆記俠合作,打造一款“商業智庫”,用移動時代最省時間的媒體——音頻,聯合匯集千萬用戶的喜馬拉雅FM,12月初重磅來襲。25名商業領袖,每月8次深度碰撞,你買的是全年100期的最鮮活的商業智慧。獨創的“深度伴隨式”學習法,還有獨家練習題冊小組跟蹤。
知識付費的時代已然到來,任何有所選擇和判斷之后的知識精華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懷著敬畏之心,去追尋,慢慢發現,追尋的過程越來越貼近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