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好講師升值營收到一位老師的提問:
“小六老師,我看了一篇文章,后面講到如何去對待犟脾氣的孩子。
這里有3點,我想把這些內容也作為我的知識點記錄下來,但是這樣去記就很難。
是不是就可以把這3點整理成一個簡易模型?”
我打開了她給我發的公眾號文章片段,她想要加工的片段是這樣的:
“對待太犟的孩子,更應該用心去接納,去看見。
身為父母,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第一,無傷大雅的要求,減少爭論。
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犟,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是實際上,哪有那么多對錯呢?
有時候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簡單,有時候只要我們稍微放棄自戀,就能達到和解。
沒有必要跟孩子爭一個輸贏,贏了孩子,不如贏得孩子。
第二,聽見孩子背后的吶喊。
他們在爭論的背后,是因為有說不出的需求。
就比如不愿意穿秋褲的,他們只不過是在爭奪自己生活的一點點主動權。
他們冷不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要奪取這部分權利。
要聽見孩子真實的聲音,看見孩子真實的需求。
第三,越犟的孩子,越需要認可。
多給那個倔強的孩子一些認可吧,他們的內心積壓在太多的委屈。
一次次地不被理解,變成了他們一點一滴的憤憤不平。
也許,只需要一次,父母一次的低頭與看見,就能夠讓孩子熱淚盈眶。
孩子都是順毛驢,他們需要的,不過就是多被摸摸頭。
孩子還在跟你犟,是因為他們相信能夠從你這里得到認可。這份倔強的背后,都是可愛與期待。
別辜負孩子的可愛,別辜負孩子的期待?!?/p>
怎么把這個片段變成自己可以用來做分享的知識呢?
2
在好講師升值營的課程里,有一個關鍵能力就是知識的加工能力。
我們簡稱它為“易建聯嗎模型”。
什么是易建聯模型呢?
- 易,制造意外。
指的是要給這個知識點找到讓聽眾感興趣的提問和場景,常見的手法有:趨利,避害和好奇; - 簡,就是簡化。
指的是信息片段往往內容冗長,需要做一些簡化的動作,方便學員的大腦記憶。
常見的動作有:簡化,圖解和模型。 - 聯,就是聯結。
指的是要想讓學員理解這個知識點,我們需要讓這個新知識和舊經驗關聯在一起。
常見的動作有:舉例子,打比方,講故事等等
因為這篇文章中已經在開場給設置了趨利避害的內容,在解釋自己觀點的時候,也用到了很多接地氣的案例。
所以,我們加工這個知識點的重心放在簡化上面。
3
具體怎么簡單化呢?
第一步,從信息片段中提取出關鍵詞:
- 減少爭論
- 給孩子主動權
-
讓孩子得到認可
如果再大白話一點,你會怎么說?
比如我們可以再簡單一點:
- 管住嘴:減少爭論
- 放開手:給孩子主動權
-
多關心:讓孩子得到認可
4
還沒結束,接下來我們要考慮,作為家長,如果在聽完課之后,如果要去行動,哪些是容易做到的?哪些是難做到的?
我們可以把這三個動作用圈層或者階梯表達出來:
比如我們的講師同學coco老師覺得,表達關心最容易做到,放手和閉嘴要慢慢習慣。
這一步的動作,目的是讓家長清楚知道,最容易做的是什么。
如果下一次遇到孩子犟的場景,TA至少可以優先做一個動作是什么。
5.
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加工的效果:
從一開始的文字信息,到最后變成一個圖解模型:
6.
有了自己加工好的知識點,那接下里在講解的時候,原來的文章中的素材是否可以繼續用呢?
當然可以。
其實這篇文章,作者用了不少的素材了,
所以我們也可以在“簡化+圖解”之后,把這些素材整理出來,為我們所用:
金句,案例,故事··· ···
這些都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你只要不照著念,這些素材都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一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