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電影《囧媽》,講了一對母子之間相愛相殺到最后和解的故事。里面的情節(jié)太真實了,就如我們和父母關(guān)系的日常。
從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和媽媽在一列從北京出發(fā),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沖突矛盾不斷,媽媽往兒子嘴里喂小番茄,兒子偷偷把番茄扔掉,兒子執(zhí)著于讓媽媽享受更好的條件,了。兩個人就像不同時空的人,你的話我聽不進去,誰也不懂誰。
下面有個經(jīng)典地對話
徐伊萬: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
在你地心里住著一個幻想出來地兒子
應(yīng)該吃幾塊紅燒肉
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
什么時候要孩子
膀胱幾點鐘排水
你全部都設(shè)定好了
你為什么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這么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fā)現(xiàn)嗎?我并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媽媽:你不是我的兒子你是誰的兒子。
沖突:
在狹窄的臥鋪間里開啟一段五天五夜的旅程,隱喻著媽媽和孩子界限不清的共生關(guān)系,關(guān)系近到令人窒息,卻又逃不出,就像那枚不敢扔掉的戒指,為什么不敢,因為有愛,因為想和對方在一起。伊萬萬般嫌棄媽媽的綠皮火車,不想和媽媽一起去莫斯科,已經(jīng)下了車了,但他還是決定上車了。人就是這樣的矛盾,即渴望關(guān)系,又害怕關(guān)系太近而被吞噬,意識需要不斷地在狹小地心理空間里不斷制造爭吵矛盾來拉開距離。每個人都希望對方成為自己幻想中的樣子。
關(guān)系的重復(fù)與輪回:
媽媽和伊萬的關(guān)系模式在伊萬和他老婆之間完美復(fù)制。伊萬看不見她老婆,老婆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都是由伊萬自己決定。最終二人關(guān)系破裂。
矛盾激發(fā):伊萬終于忍不住了,決定要逃離媽媽的控制,控訴媽媽對自己的控制,并把爸爸的死也歸咎于媽媽的控制,媽媽愧疚,中途下車,伊萬愧疚,去追媽媽。
反思與和解:媽媽開始反思和爸爸的愛情,一開始是有愛的,只不過都幻想著對方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愛變成了控制和勒索。
媽媽終于明白,兒子是獨立地個體,兒子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兒子也有他自己的生活。愛是理解和尊重。
成為最好的自己:最后,媽媽的在莫斯科劇場的合唱演出差點來不及,她想放棄,伊萬拼了命背著媽媽奔向火車站,并向劇場負責人求情,愛是支持。最后媽媽自己也沒有放棄,在幕布快要落下地的時候,堅持演唱,最終贏得滿堂喝彩,被邀請至各國演出,最終綻放自己。
隱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專注于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就不會執(zhí)著于對伴侶和孩子的改造,就不會通過孩子而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自己就可以活出自己,成為最好地自己。
影片的最后,媽媽自言自語:電影里地伊萬是個孩子,而我的伊萬是個大人了。給兒子取名伊萬是因為媽媽和爸爸當年因《伊萬的童年》影片而相愛,之前,媽媽一直把自己的兒子當做那個還未長大的孩子,在他心里,兒子還沒有長大,還沒有真正與自己分離。媽媽脫掉假發(fā),露出斑白稀疏的頭發(fā),象征著媽媽最終能夠接受真實的自己,不需要靠控制兒子,和兒子共生以逃避現(xiàn)實中虛弱自己了。 最后,媽媽忙著各國演出,有了自己的生活,無暇關(guān)心兒子,也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