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再來歸納王老治肝病的法則和方藥。
1、泄熱解毒法:分為“苦泄”和“清泄”兩種法則,如濕熱較盛者,應用"苦泄“,如邪已化熱,口干津少者,則用”清泄“為宜。”苦泄“常用藥物為黃連、黃芩、連翹、山梔、丹皮、茵陳等。”清泄“常用藥物為花粉、銀花、忍冬屯、甘草、茅根、蘆根等。如挾有濕邪者均可配合滑石、米仁、豬赤苓、澤瀉、赤小豆等淡滲利濕,或加入白術、扁豆、茯苓健脾化濕、
2、疏肝解郁法:常用逍遙散加減,本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兼有涼血清熱的作用,以之移治肝病而見血虛而熱、肝郁不達,是很適宜。如加入合歡皮,佛手花、綠萼梅等舒肝理氣之品,其效更著。
3、健脾益氣法:常用黨參、冬術、山藥、茯苓、甘草、蓮肉、扁豆、或配合雞金、谷麥芽、山楂等增運以健胃,或配合陳皮、佛手、蔻仁、砂仁等理氣以和中。
4、養血柔肝法:常用四物湯及芍藥甘草湯加減,芍藥與甘草配合,治脅痛有良效,二味的劑量可大一些,此即《金匱》所說:”夫肝之病,補用酸,眇用焦苦,蓋用甘味之藥調之“之義也”。惟胸滿而濕濁盛者,忌用白芍。
5、滋腎補肝法:方取杞菊地黃湯,二至丸等加減,常用藥物為生地、杞子、首烏、女貞、旱蓮、沙苑、桑椹子、料豆、龜板、鱉甲、或配合酸味補肝,如五味子、木瓜、棗仁、或參用甘潤以調肝,如大棗、蜂蜜、飴糖、或采用清金滋水以涵肝如南北沙參、天麥冬、玉竹等。維上述藥品、偏于滋膩,如中土不健,用之宜慎,或配合健脾蓋氣之品。
6、活血化瘀法:常用藥物為丹參、桃仁、澤蘭、益母草、茺蔚子、赤芍,按丹參功同四物,能化瘀生新,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最宜。桃行能行血化瘀,性平而潤,能破肝絡之瘀滯而潤腸燥,如肝血瘀結而燥熱者,用之最宜。又如紅花雖亦入心肝兩經而能化瘀活血,但性偏溫燥,肝熱血瘀者不宜。澤蘭為婦科要藥,能散肝脾之郁結,入經絡而分消,對肝腫而血滯者,可以移用。
此外,如低熱不清者,常用銀柴胡、青蒿、功勞葉、白薇、地骨皮以清虛熱,如少寐多夢,心悸神恐,常用茯神、棗仁、夜交屯、準小麥、磁石、龍齒以寧心安神:如肝脾腫大不消,常用夏枯草、連翹、海藻、昆布、蒲公英、牡蠣等軟堅消結。如肝氣亢逆,噫氣胸悶常用旋覆花、代赭石降氣鎮逆,本草論旋覆花有下氣利水軟堅之功,代赭石有入肝補血涼血之用。肝病在慢性階段,每由肝血不足,以致肝氣上逆,噫氣頻作,心胸悸動,于養血柔肝之中,參用旋覆代赭二味,能降逆氣而不傷正氣,每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