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又可
節選自張又可散文集《青春的遺囑》
一個小小古鎮,青磚古瓦間,鐫刻著一個個愛與情,亂世與奮進的故事,時代變遷,百姓沉浮,都在戎州李莊的悠長的巷陌間滲透出來,繪成戎州民國抗戰時期的民生圖。
慶幸自己生在戎州,城市不大卻彌漫著動人的故事,抗戰時期的戎州儼然處在艱難的境地,因不在戰地要塞倒也偷得幾分安寧,離城區不遠處的千年古鎮得以保存,這兒從那時起注入了新的故事。
有時候我喜歡抗戰和民國時期的故事,雖處于亂世但是人人都有真性情,小人也好,英雄也罷,在那個年代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歷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過往,如河中磐石留給后人讀出不一樣的情愫。
工作閑時踏著古街青石,雙手撫摸著古墻上的青苔,聆聽著這兒的故事。長江邊的李莊人,生活是平淡的,也是恬靜的。恬靜的、也是一種慵懶的、悠然的生活。就連位于古街上,最讓我們稱道的“白肉”,也是隨著古鎮靜靜的生活而流傳下來。一切的故事的明朗還得從七十多年前的一天說起。
那天的李莊,和往常一樣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在古鎮的街上多了些因抗戰流亡到李莊的一些外省人。“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就這十六個字的電文,不經意間便影響了中國文化,也書寫了李莊不一樣的使命和感動。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那時也住進了李莊,他們住進了一個叫月亮田的地方,盡管有著浪漫的名字,但那時的條件特艱苦,幾經遷徙的奔波,身體較弱的林徽因病倒了,梁思成悉心照料,放下了手中的筆,典衣當筆,將一段溫情維護的嚴嚴實實;林徽因將自己兩間簡陋的房子收拾得十分溫馨,這也吸引了上壩村的鄉親,大家都喜歡這位開朗有才華的女子,一些年輕的姑娘開始向她敞露心扉。漸漸的,林徽因似乎有找到北平太太客廳的感覺,在遠離現代文明的小山坳里也重新有了歡笑。
是的,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佳人只有一個,才子卻不盡只有一個。林徽因曾經坦誠的對梁思成講過,她同時喜歡上了兩個男人一個就是梁思成,一個是一直和梁家毗鄰而居中國哲學、邏輯學鼻祖的金岳霖。那時候梁思成糾結了好久,最后真誠的對林徽因說,你如果喜歡他,就去找他,祝你幸福。是的,林徽因又將此事原原本本的說與金岳霖,金岳霖說,梁思成是真的愛你的,而我怎么能傷害一個愛你的人,我選擇退出。
也許對愛情的完美詮釋,只有金岳霖一人了,金岳霖為此終身未娶。
林徽因去世后,1992年一篇采訪88歲高齡的金岳霖的文章中一個場景:,編纂林徽因詩集想請金岳霖為詩集寫一篇東西,附于詩集中,金岳霖沉思了很久緩緩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愿意說,也不愿意有這種話。”莫名的,這句話讓我哽咽。
林徽因早已作古,若她在天有靈,也應該感念涕零吧。
一個小小古鎮,青磚古瓦間,鐫刻著一個個愛與情,亂世與奮進的故事,時代變遷,百姓沉浮,都在戎州李莊的悠長的巷陌間滲透出來,繪成戎州民國抗戰時期的民生圖。
漫步旋螺殿外的冷清,除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守門者外,便再無其他觀者。只是有些遺憾,關于那么多美好的建筑,還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會不會在大江東去中被漸漸沖淡,從此再無人知?或許歷史不會消失和被遺忘,它只是正在進行著,然后不斷的輪回下去。
在同濟廣場中,孩子們嬉笑打鬧,等他們長大了,會不會有人給他們講李莊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