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因為每本史書都會回答我們一個問題。而《人類簡史》告訴了我么,關于需求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嗎?
人類的歷史可以簡而言之的概括,便是不斷的需求激發著我們不斷的進步。讓我們回到人類最開始的地方在那時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里,為了生存的需要,人類學會了農耕,農業應運而生,但是滿足了胃口,溫暖了身軀,我們卻不滿足效率低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蒸汽機在呼嘯著把人類帶到了工業革命。工廠林立,烏煙瘴氣,但我們想要更多。于是當煤燒完的時候,我們引發了能源革命。而在這每一次的革命背后是人口的增長,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同時,也是對領土的侵占,對資源的掠奪,是對環境的破壞。這次里約奧運會的開幕式就用雨林的演變,像我們發問,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嗎?
不可否認,需求的確創造了價值,但也伴隨之成本。我們快樂的同時,也為這世界和他人帶來了煩惱。離我們越近的歷史,我們發現這世界岌岌可危。兩次世界大戰便是需求過度的體現。知道現在,我們隨時都有可能被因為需求而毀于一旦。現在,當物質生活早已經不是當年在叢林山澗是的簡簡單單,我們還要些什么?當我們追求更多的時候,是否也會對周圍造成了傷害?以筆者為例,我總是想要更好更快的手機,我總是想要更多更炫的書籍,可是當著一切滿足卻發現留下的是破爛不堪無以再用的充電線,和閑置積灰的廢紙。我們現在可以不負責任的去需求一切,但是有沒有記得是誰再為我們買單?我們是不是忘了,一開始我們只是想要一日三餐而已。
“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