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00字,閱讀約需要4.5分鐘)
??這是一座現代化的磚廠,沒有燒磚的窯洞,甚至煙囪都不冒煙。所謂搬磚,并不需要翻斗車,小推車什么的,只是把燒制好的磚,以一定的規格壘好即可。具體來說,就是1000塊打一個包。按照18*5+23*4的橫縱相交規格,把磚壘十一層,正好1000塊,就可以了,剩余的全部交給打包機和叉車搞定。
?工地上彌漫著紅色的磚灰,忙碌的叉車、鏟車、運貨車交替往復開過,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尾部的發動機,像一位老煙槍,一口一口地吐著青煙,同時,揚起一陣又一陣灰塵,在陽光下迷漫、旋轉、漂浮,然后在車子帶過的風之后很快落下。太陽透過淡綠色的塑料頂棚,夾雜著移動的巨型燒磚電子爐留下的余溫,火辣辣地炙烤著搬磚工地,被燒爐反復燒制過的地面,溫度超過50度,一踏進工地,鞋子就被磚灰浸沒,被“染”成了土紅色。燒好的磚,雖然已經放置了一夜,但隔著手套仍然感覺得到余溫,紅色的磚外觀看著齊整,規格統一,但仔細看,表面卻是凹凸不平、粗糙得很,如果不套手套,手隨時可能會被表面的凸起劃傷。
?當克服了高溫,噪音,塵土,這些平時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環境之后,?戴好粗糙的織布手套,拿上一個鐵制的搬磚專用夾,就可以上陣搬磚了。終于開始了,第1塊磚的搬運。每塊磚大約都有2公斤,剛開始手臂的力氣并不大,專用的工具一只前4塊磚根本就夾不起來,只能是一塊一塊的搬,手臂機械的重復著動作,推倒、拿起來、轉身、碼整齊,一塊兩塊三塊四塊,一層橫疊,一層豎疊,交叉著一層一層的往上疊。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在第1層到第3層之間,要擺出特別的造型,留出兩個洞口,以方便叉車,把打好包的磚堆疊起來。只搬了十幾分鐘,在高溫和不停搬運的雙重逼迫下,汗便從全身千萬個毛孔里細細密密地滲了出來,然后相互融合,漸漸聚成了汗滴,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于是匯聚了更多的汗滴,便成了汗流,一時間就汗如泉涌,全身都濕透了。最麻煩的是從額頭流下的汗,不停的,滴到眼鏡片上,又流到眼睛里。只能用汗衫不停的擦拭。只搬了半小時,嘴巴就極度干澀,一杯水,只一口便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然后水,立刻就變成了汗,又涌了出來。剛開始流到眼睛里的汗水,還有些刺痛,到后來,也不知是眼睛適應了,還是汗水里的鹽分減少了,直接就這么流到眼睛里,像游泳時涌進的水一樣自然,又流到臉上再匯聚到下巴,一滴一滴滴在磚灰里,只一瞬間,就不見了蹤影。手套很快就在搬磚著力的五個指尖處磨破了,滿脖子都是磚渣。手臂也開始沉重,腰在連續的彎曲下,也開始酸痛。打完第1個包,1000塊磚整整用了兩個小時。
? ? ??在搬第二捆的時候,有了一些經驗,開始兩塊或偶爾會三塊一起搬。手臂在稍事休息后,似乎更加有力了。就這樣機械地搬運,最多想的是,一塊磚0.015元,一分五厘錢,打好一捆就掙了15元。本來想把藍牙耳機戴上,發現這個環境根本就沒法戴耳機,噪音極大;看到這里灰塵這么大,想戴一個口罩,但發現工地里沒有一個人戴,想想算了吧,和大家一樣,不是吃點灰嗎?這時,身邊一個工頭很關心地把工地上的電風扇對著我的方向吹,風扇掉轉方向的瞬間,卷起地面上的磚灰,直面吹到臉上,鼻子嘴巴里都是灰,趕緊連吐口水,把磚灰吐出來。風扇一來,果然涼爽多了,汗水瞬間蒸發,帶走了大量的熱量。完成第二捆只用了1個半小時,這時已經11點了。才感覺,肚子餓得咕咕響了。可是還沒到飯點啊。于是向第三捆進發,到十一點半,實在吃不消了,只打了一半不到便進餐廳吃飯了。菜很簡單,五素一葷,只有一盤紅燒肉。此時,不知道為什么,大口的吃肉變成了一種極度渴望的需求,平時的少肉多素的習慣被掃到了一邊,身體是最誠實的,哪管那么多戒律。
?中午太陽太大,磚廠不建議工作,休息到下午三點,繼續搬磚,直到六點,一天才完成了五捆。晚上吃完飯后,才有些體力思考。從中得出的體會是,在體力勞動時,腦力的勞動就會停止,因為我們在付出極大的體力時,已經沒有體力精力再分配給大腦了。這也解開了,我在跑步時,為什么也很少思考的原因。還有,體力勞動者,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因此是需要及時補充糖及脂肪的,因此,大碗吃飯吃肉都是剛需,不要談什么少吃肉、多吃青菜,他們的身體已經變成了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沒有“油”談什么勞動?!
?搬了一天磚,喝了6瓶水,流了8個小時汗,上了1次廁所(喝的水真的全部變成汗了),打了5個包,掙了75元錢,很慶幸,我的體驗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