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北宸一塊聽聽寫作課#
抵達高處的列車不擁擠,但是拿到車票后,能夠不斷踐行不下車的人不多。
7月聽了師北宸老師的系列寫作課,這是我第二次在“一塊聽聽”上聽老師的課。好老師能夠教會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觀念。師北宸老師的課程設計,步步深入,從方法論到認識論,讓我獲益良多。
回顧這段時間的自己,生活的具體改變不多,但認識論比從前大有提升,思想升級后,相信日后不斷踐行的自己會有更多成長收獲。
1,閱讀在精不在多。
在頂級輸入上,我和老師提倡的一樣,基本上只看經典的書,但是在細分領域的專注和深入研究上,程度遠遠不夠。
以前,我閱讀的習慣不好,總有自覺看書不夠多的焦慮和貪婪,老師說讀書不在多在精,讀通了一本書,寫下自己的體會,遠比泛讀重要。回想過去,發現自己在這一點犯了大錯,從前愛看書,只要是口碑上佳的書,或者經典的書,都會拿來看,但是很少深入閱讀,讀書筆記也是最近才開始的。鉆研程度遠遠不夠,今后,我必須提高閱讀的質量,而非閱讀的數量。
2,好東西都是仔細打磨的后果。
我個人習慣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以快速解決為要旨。寫文章,也是一小時一揮而就,寫完之后,除了小修表達方式外,既不會打磨主旨,也不會細化充實內容,因此雖然也會獲贊,但受歡迎的程度還是欠缺。
以后,我寫每一篇文章,都會研究后才下筆,以故事解說道理,完成之后會放一小段時間,再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修正調整,相信以這種方式,文章質量會大幅度提升。
文章如此,教學也是,在專業精進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寫作要有讀者意識。
從前我寫東西,都是描寫個人心情和瑣事為主,純粹為自己暢快,我知道這樣并非產出受歡迎作品的好方法,但我自己也想不到好方法來改變這種狀況。
老師說把文章當成溝通本身,在下筆時思考讀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會讓讀者產生共鳴,我聽了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后,不斷踐行這種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并花更多時間和別人交流,我的筆頭和口頭表達能力一定會大幅提高。
4,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可以成為提升你整體生活品質的鑰匙。
這是我從這次課程中學到的一個重要的認識論,老師推薦了一本書《習慣的力量》,大概講了書中幾個觀點,我記住了對我震撼最大的三點:
a. 一個人生活中百分之四十的決定都來自于習慣;
b.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會撬動你的整個生活,讓你變得更好;
c. 行為加獎賞是快速建立習慣的好方式。
我決定在8月等生活穩定下來后,重新拾起每天健身、寫作的習慣,摒棄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和事情,花更多的時間融入人群,參與活動,尋找同類,而非在家里閱讀永遠讀不完的書。
總結
認識到只是改變的開始,踐行并不斷更新才是改變的終點。
感恩遇見,繼續努力成長,在抵達高處的列車上,成為更好的自己。
Keep mo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