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九月星空推薦團推薦閱讀,本文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琪琪,你去找前臺要個打包盒,這些菜扔了浪費。”媽媽說道。
我一邊答應著走到前臺,腦海里卻想起來以前的一些事……
每次在外面下館子,媽媽都會不厭其煩地將剩菜打包,不分場合,不分地點,也不管聚餐的人都有誰,她這習慣就沒變過。
每次打包,都承受著我無法漠視的、周圍人的輕蔑的眼神,更過分的是,媽媽怎么每次都讓我去前臺索要打包盒……
柔和的燈光,緋紅的笑臉,舒緩的樂曲,飄香的菜肴……包間里充滿歡聲笑語。我卻坐在椅子上滿面愁容,因為我知道晚餐過后,我會面對什么——喜歡打包的媽媽一定會讓我去前臺取打包盒,為了不做這種尷尬事,我即使已經很撐了,卻一直往嘴里扒飯,腮幫子鼓鼓的,但這終究是徒勞。
桌前堆起的蝦殼、骨頭小山似的,聚餐差不多結束了。大人們領著猶在嘻戲的孩子相互告別。
這時,媽媽用手戳了戳我,小聲說:“你去前臺要……三個打包盒吧!”媽媽瞟了瞟飯桌。我順從地站起身,慢吞吞地走出包間,左顧右盼了好幾次才慢慢走近前臺,小聲對前臺的小姐姐說:“要三個打包盒。”說完,我趕緊低下頭,不敢與她對視,我不愿看到她蔑視的目光。
不一會兒,她拿出了打包盒,什么都沒說。我拿起打包盒就走,心中好奇:“他為什么一聲不吭的給我打包盒,就因為我要打包,她瞧不起我?不想與我這種人搭話?”我不自覺的回頭瞟了一眼前臺小姐姐。等等!我好像看到她在笑?這是在譏諷我嗎?好丟人吶!為什媽媽總要打包剩菜呀?
包間里只剩爸爸媽媽了。媽媽接過盒子,開始打包剩菜。整整三盒,裝在一個大袋子里,我看著感覺很尷尬,自己先跑了,與爸爸媽媽拉開一段距離。結賬時,還是那位小姐姐,我真想逃之夭夭。
“結賬,極地航行包間。”
“好的,先生……”清晰流利的回答在我耳后越來越遠,我的步子越邁越大,越慢越快。
“先生,您太太真節儉!”突然,身后傳來小姐姐的聲音,我聽得一清二楚,那聲音特地提高了音調。
這,又是嘲諷?這小姐姐到底什么意思?我回頭張望,看到她正和爸爸閑聊。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嘛。”爸爸笑著回答,“不節儉不知道生活之難,不思危就會陰溝里翻船,我太太以身作則,也是給孩子立一個榜樣。”
“是啊,這孩子還給媽媽拿打包盒呢,真乖。”
與她的目光相對,我緊蹙的眉頭慢慢舒展,她的眼睛笑得彎彎的,我看不清她眼睛里想表達什么,卻能體會到她眼里的柔情,哪有蔑視的痕跡呀?
我想通了,為什么我找她要打包盒時,她笑而不語。一時間,我腦海里浮現出一句歌詞:“你是否注意到 爸媽在樓下等你等到一點半你還在抱怨太晚……”出自《青春期》這首歌,我們不也正是青春期嗎?聽不慣父母的話,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可以輕而易舉將所有事做得更好,把面子看得大于一切,但其實不過是井底之蛙呀。
創新不能忘記傳承,發展不能推翻一切傳統,前輩和長輩教會我們的,才是事物本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