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也許我的骨子里應該是個野孩子,之所以后來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淑女,跟我父親那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
是的,我小時候沒少挨打,我的身體里一直有一根叫做軸的神經。想做的事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好在我有一個年輕時候脾氣暴躁的父親,他用他的武力讓我選擇了屈服,也成就了現在外表溫柔加懂事的我。同時還有那份從小就在骨子里充滿了自卑而表現出來的高傲。
我雖然屈服了棍棒,但在一個偶然的時候我卻喜歡上了讀書。人說知識改變命運,我沒有上過多少學,因為父親說,女孩子不用上太多學,就是考上了我也不會讓你去上的。好吧!既然明知道結果,那我還努力有p用,于是我一改努力學習的好模樣,反正混日子誰都會。
即便那時的班主任對我各種關照,在父親跟前對我各種夸獎。依然沒有改變父親的頑固思想,同樣的也沒有扭轉我的命運。我還是那個什么都懂,又什么都無所謂的我,只是骨子里,我更加自卑,走到人前,卻更加目不斜視,似乎目空一切。
但是父親沒有反對我讀書,在他看來那也起不了多大的風浪。我于是到處借書,走路看,上課看,放學看,半夜里打著手電筒在被窩看。可是,我確實是因為喜歡看書,也因為看了太多書才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于是年輕時候的我便成了一個矛盾體,我即向往外邊的花花世界,我又害怕面對太多未知。自從我長大以后,父親已經不再打我了,他甚至很奇怪,為什么咱家的孩子挨打的時候都不跑呢?
是的,從小父親打我們的時候,母親總是一言不發,她將我們家的祖訓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于是我們每一次挨打母親總是在一旁看著,有的時候還會附和著父親數落我們的不懂事。那時父親的家訓是打你的時候不能哭,不能跑。于是倔強的我和弟弟從小都是,挨打的時候生生站在那里受著。
其實作為80后的我們,小時候基本大都是這樣過來的,只是別人可能比我們能強點的地方就是,有人護著,打的時候可以使勁哭,逮找機會了也可以撒丫子跑。只是我從來都不知道,挨打的時候可以跑么?
那個時候的我,或許也是淘的不像個女孩子,上山摘栆,打核桃,下水摸魚,捉蝦,水渠里摸螃蟹,拿著火把鉆地道,基本上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我不敢做的。
記得有一次跟小伙伴爬上平房頂去摘桑椹,被人抽了梯子,留下我一個人在房頂不知所措。差不多四米高的房頂我就直接跳了下來,驚的所有小伙伴都掉了下巴。后果就是我蹲在地上半天起不來,眼淚在眼圈里打了幾個圈硬是咽了下去。
還有一次跟人去縷洋槐花,沒有鉤子樹又太高,于是趴在崖邊去夠那邊上的幾串槐花,從崖上竄了下去,那是一個七八米高的懸崖,下面是一個大的瓦礫堆,慶幸的是底下有人家堆了一個麥草堆,而我正好掉在了那個麥草堆上,暈了過去。
后來依稀記得被人抱回了家。還記得奶奶用一個燒火棍上面掛著我的一條褲子去崖邊給我招魂……
或許是我實在太難管教了吧!或許是父母忙的沒有時間,于是在我五歲的時候將我送到了學前班,只上了一個學期我就跟一起上了小學,從那以后,我一直是班上最小的,我們班上最大的同學要比我大3歲。
長大后的我開始理解父母的不易,我也從來沒有想過他的這種管教方是對是錯。只是知道,似乎我們那一批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即便如此,我依然懷疑我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