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的意思是:一場好雨大概是曉得什么時候該降下吧?恰好是在這萬物復蘇的春天,它無聲地灑向夜幕。
細細密密,如牛毛,如花針,滋潤著土地上沉睡的生靈。天空中稠密的烏云籠罩著田間泥濘的小路,只有江上漁船星星點點的燈火,搖曳著,戳破了這無邊的黑暗。
明天早晨,那被雨水浸潤過的鮮花,定會把成都——這座錦官城裝點的分外妖嬈。
有時候一首詩的聲音和它的文字會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這首詩的題目叫《春夜喜雨》,可是這首詩的音調卻并沒有給帶來我們喜悅的、明快的感受,而是充溢著一種淡淡的、靜靜的、克制的、內斂的情愫。
可以想象,這首詩一定不會是杜甫朗聲吟誦出來的。而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詩人獨自坐在窗邊,守著窗外無聲的細雨,低聲地吟哦出來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寫這首詩的時候,杜甫已經五十歲了,五十歲是知天命之年。而杜甫對于自己的天命,以及自己未來的歸宿大概是感到迷茫的。六年前,震動全國的安史之亂,徹底打碎了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洛陽失守、潼關失守,長安淪陷——表面上無比強盛的唐王朝,在叛軍的鐵蹄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在突如其來的戰爭面前,杜甫經歷過驚愕、恐慌、痛苦、悲憤,他甚至想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獻出來挽救國家的危亡,可是得到的——卻是再一次的貶謫,沒有人在意這個八品小官的赤誠忠心。
此時,五十歲的杜甫來到了戰火并未燃及的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修筑了“浣花草堂”,安心做一個早出晚歸、種菜養花的農民,讓心靈獲得短暫休息。
杜甫,不可能成為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個詩人,無論身處何地,都不可能無視自己那顆敏感細膩的詩心,都不可能假裝對這個世界漠不關心。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片落葉、一場春雨,都可能撥動詩人的心弦。我們來看這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薄娙搜┤R說,好的詩作一定具有一種深刻而廣闊的想象,好的詩人一定能夠站在他者的角度思考。把雪萊的這話翻譯成中文,大概最恰當的詞語應該是“體貼”。詩人,必須要具備體貼的能力。這不僅僅是指體貼他人,甚至可以延伸到所有有生命的、無生命的事物上去。詩人杜甫,就在用他的心“體貼”春雨。在他眼里,春雨是有情感的,懷著慈悲與善意在這萬物復蘇的恰當時節靜靜地落下,潤澤整個干涸的土地,卻又不吵鬧,不喧囂,不自負,不矜夸。只是恰如其分地完成它自己本該承擔的使命,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儒家的氣質,也是杜甫崇尚的品格。
孔子說:“溫柔敦厚,詩教也?!蔽覀兘裉熳x古人的詩,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的心敏感起來。就像一個畫家,對顏色是敏感的;一個樂手,對音符是敏感的。而我們,需要對整個生活敏感起來,更加充分地當我們的心靈體會、感受整個世界。
我們再來看這首詩的后四句:“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一首好詩往往離不開詩人所選擇的恰當的意象。這就像是一個老到的演奏家,當他右手撥動琴弦的一剎那,左手總能下意識地按在那唯一正確的琴徽上。我們來看杜甫選擇的詩作的意象:野徑、江船。
在烏云的籠罩下,曠野、山川、河流,一切本都是混沌迷茫的??墒?,杜甫偏偏要說“野徑云俱黑”--提到“野徑”能喚起你的那些聯想?泥濘的、坎坷的、為荊棘叢莽所掩蓋的、向不可知的世界延伸的,等等。提到“江船”呢?漂泊,孤獨,無所憑依。——我不想說這兩個意象的選擇是杜甫對自身命運的隱喻,不,詩歌不是對人生的射覆猜謎,詩中的意象和詩人的經歷不能簡單地對等。但,當我們讀到“野徑”、 “江船”時,總會引起潛意識里一種不愉快的聯想,總會產生一種隱隱的不安。
這或許是詩人所要達到的效果——《春夜喜雨》,所要表達的真正的“喜”是:一場意料之外的春雨,與我這個被命運推動著四處漂泊的詩人,在此時此刻的邂逅;正是這場春雨,慰藉了我無處停泊安放的心靈。
這,忽然讓我想起了八十年代的青年詩人駱一禾的詩句——
平原是如此遼闊
無數黝黑的枝條披離
在燃著的煙草之外
彌漫著雨濕后樹皮的香味
在寂靜中你知道
自己是明亮的
你知道家園不可能隨著燈光
延伸到曠野上
但還會想到一扇窗戶
與那河流般跳動的胸口
不知道杜甫,會不會對喜歡這首詩。
詩句的結尾,詩人飽含著期待——他用想象中嫵媚的花枝,還有“錦官城”,這個聽起來多少有些奢華的名稱,為詩作添上了一個相對明快的結尾,但仍然沒有背離全詩含蓄內斂的氣質——灰蒙蒙的天空,濕漉漉的街市,步履匆匆的行人,被雨水壓低的紅花。這樣的場景能給你帶來輕松愉悅的感覺嗎?恐怕很難,我們可以想象行走在成都街市上的杜甫,臉上苦澀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