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孤
《1984》是喬治·奧威爾的代表作,在書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極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沒有自由的世界。書中無所不在的注視著你的老大哥、無所不在的束縛、身邊各種監(jiān)聽設(shè)備,隨時在修改的歷史,隨時隨地可能消失的人們,是這樣的讓人毛骨悚然并且壓抑沉悶。仿佛你所有的一切都被控制著,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生活,你的觀點(diǎn),你的文字,你的話語,你的行動,你的行為。唯一一點(diǎn)的自由便是沒有人能進(jìn)入你的心里面看看,誰也不能改變你的思想,你的靈魂以及你內(nèi)心深處的信仰。
文中只有溫斯頓一個人在為這一切的控制作出反抗。雖然也是默默地進(jìn)行,隨時都可能因?yàn)樽约旱男袨橄г谶@個世界。溫斯頓沒有聽從老大哥的所有指揮,自己悄悄的利用日記來記錄,甚至留下真正的歷史證據(jù)。看到那些一次次被更改的歷史,看到那些條條框框,真是壓抑的人都喘不過氣來。
就像一種邪教組織似的,無知的人被輕易地洗腦,只要你中間有反抗,就把你鎮(zhèn)壓下去,等你歸順了,你不會讓你活下去。或許對于溫斯頓來說,死亡正是一種解脫,每時每刻活在別人的監(jiān)控下,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死忙,沒有獨(dú)立的思考能力,也失去了一切能成為自己的標(biāo)記。
在奧勃良審訊溫斯頓的時候,溫斯頓始終把裘麗婭的感情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但是為了能夠早些被槍斃,他接受了一切,投降了。但在他假裝接受一切的過程中,他依然抱有一些清明,而他之所以能抱有一些清明,就在于被他隱藏很深的對裘麗婭的感情。
于是被奧勃良帶到了101號房間,面對著他最害怕的老鼠,他真正出賣了裘麗婭,喊出讓老鼠去咬裘麗婭。一直以來的精神支柱崩潰了。利用人性的弱點(diǎn),來達(dá)到毀滅一個人的精神。
“他走在白色瓷磚的走廊里,覺得像走在陽光里,等待已久的子彈穿過了他的腦袋.”
他戰(zhàn)勝了自己,他熱愛老大哥正如奧伯良所說,這里沒有烈士,他在被改造后,承認(rèn)了所有莫須有的罪行,最后他已沒有活著的價值。
“我們會在沒有黑暗的地方見面。”這是奧布蘭對溫斯頓的承諾。在全書的結(jié)尾,奧布蘭終于實(shí)現(xiàn)了這一承諾。溫斯頓在他的改造下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牢籠自由者”,享受著井底的自由之光,心中充滿感激。
"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其實(shí)在溫斯頓愛上老大哥的時候,真正的溫斯頓就已經(jīng)死去了。從各種人的消失,看預(yù)見了溫斯頓的結(jié)局。關(guān)著你,給你洗腦,等你真正被洗腦的時候,再讓你帶著對老大哥的崇拜之情死去。
從溫斯頓的悲劇人生中,我們不可以看出來,人性禁錮的本質(zhì)是非常殘酷的。就是對于人的一切想法和意識的全面否定,甚至最后讓他自己來否定自己,沒有人可以幸免。不僅要求你的行為上的服從,還要求你心理上的服從。這種極端主義把人塑造成一種沒有感覺,沒有判斷,沒有感情,冷漠,自私的木偶。
這種對人性的禁錮,想把所有人民都變成為奴隸。讓這個世界的人都為老大哥馬首是瞻,不經(jīng)從行為上,更可怕的是在思想上的洗腦。
這部具有強(qiáng)烈政治色彩的書也是用來警醒世人們,什么是真正的黑暗,什么是真正的牢籠,黑暗里牢籠的自由就像坐井觀天。也是對極權(quán)主義的強(qiáng)烈諷刺跟批判。
從悲劇性的結(jié)局看出來了,一個人要反抗就是以卵擊石,沒有任何作用,只有死亡。要是能夠借此喚起民族的覺醒,全世界人民的覺醒那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