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雨,就像任性的小孩,雨說來就來,走得也快。
晚上十點準時從自修室出發,跑步,每天四十分鐘,一直如此。不同的是,今天剛好做完拉伸,雨就來了。
雨來,先是一顆顆難以感應到的雨點,接著變成節奏加快的雨滴,隨著人回寢室的腳步加快,雨的腳步也在加速,不一會兒就變成了電視劇情節里常出現的、配合演員演技和情節的雨幕,跑到半路的時候,忽然以傾盆大雨的場景席卷而來。在教學樓躲了片刻,雨勢漸小之后,到自修室拿了傘,出來卻發現沒有雨了。而這一切發生的時間也不過十分鐘左右。
我猜,這場雨應該醞釀了很久。那片下雨的云定是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形成,逐漸積累,然后到了此刻,傾盆而來。
也可以說,是厚積薄發。
突然就想到這個詞,在回到寢室后看見qq上有人加好友,備注的是“我喜歡你寫的文章,也喜歡大冰”。
喜歡大冰,是在高三那年,習慣聽電臺的我聽到了一個故事,記不清了,只是它深深吸引了我。大學后,就存錢買大冰的書,每一本都看了。一直覺得,小時候的我本有很多想法和大冰契合,換句話說,他活成我想一直想成為的樣子。
在知道大冰之前,一直有寫文章的習慣。喜歡觀察生活,留意老師說的話,感動身邊每個人細膩的善心之舉,也有迷茫和壯志凌云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喜歡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空間里。因為一直相信,只有文字才是記錄成長的最好方式,也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以及認識世界,反觀自我的最好方法。
而在知道大冰以后,也許是因為一個簡單的標題“乖,摸摸頭”這幾個字,讓人還沒去讀內容,就覺得很暖。
可能,這暴露了自己原來是一個那么缺愛渴望溫暖的人。也許是后來他說的那句“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一句擊中了內心,它包涵了自己所有的夢想和渴求,同時,那是也是那么多人在追求卻難以達到的狀態。也有可能是里面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經歷磨難依舊熱愛音樂的阿明,還是小S勇于追求自己理想邂逅美麗皇后鎮的模樣,亦或是小蕓豆的果敢和獨立……應該是那么多平凡而又不平庸的人打動了我,所以,后來寫的大多數文章里,都會提到大冰。依舊記得當時寫到大冰的時候,好希望身邊的朋友們也學著去了解他,不是追星追偶像,而是客觀地去了解他說的生活狀態,多元世界,了解他世界里的真實,俗與雅的結合,而不是一聽就斷章取義地鄙視一句“雞湯太多喝不完”。好在,后來,到《好嗎好的》之后,我發現,有那么多人知道了大冰,喜歡他的書,喜歡他寫的故事。
他說“我們交個朋友吧,我喜歡你寫的文章,也喜歡大冰的小屋”。
在他之前,也結交了一位因讀了我的文章后而喜歡大冰的人。在此之前,我們并沒有多大交集,可是后來,我們會時不時一起聊最近看的書,看的電影,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的觀點,也會推薦喜歡的書給彼此。我們不長聯系,但是我們一聯系就會有說不完的話,直到把最近看的書學到的東西都傾訴完。
之前,那個朋友說因為看了我寫的文章后喜歡上大冰的書,后來不愛看課外書的他也喜歡上看書了。
我回復他,怎么可能?那時,我不相信,自己笨拙的文章有那么大的作用。
今晚,我回復這個陌生人:“謝謝你喜歡我寫的東西,也慶幸你喜歡大冰”。
因為我知道,不是因為我寫的文字有多好,而是一定存在著每個人尋找同路人的時候被某些稚嫩文字感動的可能。
雨后的夜晚,夜風涼涼,不知,又吹進了誰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