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聊了如何發現才干、如何拓展能力、如何避免“零缺陷”。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些具體的問題。
群里有小伙伴看了我的文章《遭遇職場短板, 如何“突出重圍”?》之后,來問我:也就是說現代社會自己首先有一技之長,然后善于溝通合作。是這樣嗎?
我解釋說:不止是溝通、很多能力都需要。其實,溝通和寫作能力、結構思考能力一樣,都屬于“通用能力”范圍,掌握了可以在任何領域都實用。
這些通用能力,不一定要練到頂尖,但至少要及格;然后,就去挖掘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有精力,再去發展多個技能,成為“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至少都有一項能力,是非常精專的,跟“全面發展、全面平庸”有所區別。
朋友問:“什么樣的技能算是斜杠青年的技能呢?”
我的建議是:要從我們的愛好出發。你對什么有興趣、或者你做什么事情比別人順手,那這個很可能就是你的才干。
比如說:你對文字非常有感知力,或者擅長邏輯思考、對待人和事又特別有耐心……這些都是才干;然后,你再去學習相應的技能:寫文案、做策劃、或者學點運營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當你既能做產品經理、又能勝任運營崗位、還能寫文案策劃的時候,你就是斜杠青年了。
這時候,你未必要跳槽或者轉崗;在工作中,做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在業余就寫寫文章、嘗試運營自己的自媒體,發揮個人的影響力。?
這里有一個誤區是:我工作干不好,那我業余就去做斜杠青年……
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在逃避。工作和業余愛好,兩者是可以互補的。我們做運營的思維模式,能夠彌補產品思維的不足之處、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業績,這時候,我們就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斜杠青年”了。
但修煉才干是有代價的。要做斜杠青年,必須得付出雙倍的時間和精力才行。別人只需要專注修煉一項特長,而斜杠青年,卻要修煉好幾項。
這就是成功的代價——有得必有失。
就像我們那天在群里聊到“挖掘才干”,很多寶媽都說,自己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為了成績,總得拼一把,所以就犧牲玩耍的時間。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最焦心的是,努力之后發現這不是自己要的方向。
?有的人,不顧身體健康、加班加點熬夜工作,最后生病了才發現健康才是最可貴的;
也有人為了掙錢、忽略了家庭成員的關系和子女的教育,最后等到家人開始疏遠自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最在乎的還是家庭和諧。
所以,一開始的定位,就非常重要:想清楚“我要的是什么”、想清楚“我可以承受什么代價”,然后義無返顧地朝這個方向前進。
我并不是在批評那些“工作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價值觀是沒有對錯之分的。你更關注事業,那么你就去闖蕩;我更關注家庭,那么我就多花點時間在家庭成員身上。
??最后,你可能會創立一番壯麗的事業,而我可能會平平淡淡度過這一生。這些都是我們的選擇。
至于我自己,目前也在艱苦的修行中。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完成50天主題寫作”,目前還差37天,感覺好遙遠。
順帶一提:我的本職工作是新媒體運營,最近公司轉型,開始做短視頻拍攝;我自己也在朝著制片人的崗位轉型。這些文章,都是我利用午休和上下班擠公交的時間寫的……要做斜杠青年,不容易啊!
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