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如狗”,已是而立之年,內心無數次呼喊著:我要改變,我要改變,我要改變。歲月已過1/3,自己想要改變的事情卻終究沒有實現。十年如一日,生活還是不斷重復著。
但,自律的人不斷在刷新著自己的成績,就拿做計劃來說吧,我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做過各種計劃,比如我今年要好好讀書,每天要有效輸出,我要減肥等等。
為什么這樣的計劃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目標不明確,沒有具體實施步驟,最重要是:完成計劃的過程實在是太痛苦了。
我相信你也有過以下的情況吧:
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你癱在沙發上,掏出手機開始不停劃動,心里想著我就刷30分鐘,然后就去看書、洗漱、睡覺;1個小時、2個小時過去了,不經意已經到了凌晨,你依然還是癱在沙發上,新鮮搞笑的訊息把你想要學習的事情早就忘得一干二凈,掙扎著起來洗漱睡覺。
每一個習慣的養成都不是天生就具備的,就像我們兒時的牙牙學語,敦敦踱步,不都是一天天慢慢練習的結果嗎?所以,想要練習一項本領,就不能想著一天就能學會,就拿看書來說吧:
你制定了每周一本書的計劃,今天周一想著時間還早,明天開始看吧;周二還是重復著前一天的想法,一直到周末才想起來,原來自己這周要看的書還沒有開始看。或者一看書就打瞌睡,平時上班根本沒有心思靜下心來看書,于是心里開始慌亂,認為自己已經無法趕上進度,自然地開始打退堂鼓。
其實,每一個計劃也是從我們每個微小習慣開始的,比如每周計劃需要看一本書,首先看一下本周書的頁數,一本300頁的書一周看完,那每天需要看的頁數將近40頁,每天結束以后來復盤看書的進度,這樣就不至于拖延了。
詹姆斯·克利爾在《掌控習慣》一書中提出了微習慣的養成,我們在做任何計劃之前都是需要先培養我們的習慣,習慣很難堅持,所以要養成微習慣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讓它顯而易見
2、讓它有吸引力
3、讓它簡便易行
4、讓它令人愉悅
還是上面的看書例子,如果你看書打瞌睡,又不能早起,平時也沒有太多時間看書的話,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讓自己養成看書的習慣,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讓書顯而易見。
我們還沒有養成看書習慣的話,其實很少會把書放在我們隨處可見的地方。如果是這樣,那就先從放書開始,你可以把書放在隨身的包里,也可以放在床頭,也可以把書放在洗手間,反正一切你能隨處可見的地方。
第二步:讓它有吸引力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去拉高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期待,對于看書的渴望,看書是豐富大腦,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跟智者聊天等等。
第三步:讓它簡單易行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一頁書開始,我剛開始看書那會兒,也是看幾頁就會睡著,后來采取了每天看固定頁數的書,一周后再增加每天看書的頁數,這樣循序漸進慢慢就開始習慣。
第四步:讓它令人愉悅
習慣追蹤法,也就是讓我們的進步有跡可循,我們可以指定每周微習慣計劃表,把微習慣展現在自己的面前,完成的進度以及完成情況一目了然,所以我們都應該記錄每天的小確幸和小成就。讓每天的生活過得不那么平淡。
想讓自己的人生多些不確定,那就應該跳出現在的舒適區,”混吃等死”也將不再是你的座右銘。
最后請帶走這句話:生活可以使人快樂 ,也可以使人悲傷,我們雖然不能選擇,但是我們可以在快樂和悲傷中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