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多年未見的高中同學微信上聊了幾句,他昨天研究僧畢業,據說散伙飯連喝好幾頓爛醉到三點多,聊天時正坐車踏上回家陪老婆孩子的行程。
這哥們是我當年后桌,高高瘦瘦戴副小眼鏡,外表斯文內心猥瑣指數爆表。他也是蠻拼的,本科畢業做公務猿覺得科員前途無望,又辭職考研重進象牙塔,如今孩子學位兩手抓,儼然人生贏家。
因為許久沒聯系,他問起我幾時結婚,我只好義正言辭的表示:“不提這個大家還是好同學”!同學大概也覺得尷尬,趕緊灌了幾句雞湯。
大概是29歲這年齡太敏感,我媽最近每天都嘮嘮叨叨的要我趕緊找個男朋友,趁三十之前把自己嫁了,語氣全是類似“再有xx天你就過生日啦,趕緊把任務給我完成了”。單位里的長輩和以前領導也是時不時的催上幾句。令我感受到就是若是一個女青年即將三十歲還滯銷著,就要趕緊揮淚大甩賣,避免身價持續跌停。
雖然不怎么喜歡戚薇,但是前幾年很是火過的一張她的電視劇截圖深得我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雖然沒這么極端,但是在如今,女性晚婚甚至不婚竟然還在被視為異類,這就有些違背時代精神了。現今的職業女性有穩定收入,能夠照顧自己,也會獨立面對生活的挑戰,并不需要依附別人活著,可為什么“一把年紀還沒結婚”竟成了瑕疵?
我總覺得感情和婚姻應該是一件1+1≥2的事——兩個人加在一起即便不能比各自獨立時更好,起碼也要持平。而身邊一小部分好友不幸的婚姻經歷居然讓我看到1+1<1的組合。如果結合的結果反而比獨行更加不幸,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去追求表面完整,讓自己落入不幸的境地?
昨天看到一條新聞,九零后已經開始加入離婚大軍。我想,與其匆匆忙忙的決定,然后再別別扭扭的結束或是湊合過一生,不若不去管那些刺耳的忠言,靜待命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