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里的孫若微
她有自己喜歡的人~明宣宗朱瞻基
也有愿意愛她的人~許彬
甚至不惜放棄復國
將其子取名
~尹元帝(隱元帝)
盡付一生癡情
成全著大明江山永固
晚年一度被猜議“陰宮奪子”的傳聞
兩度掌權的氣度胸襟更是為世人所贊揚
她一生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五帝六朝
從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到孝恭孫皇后
她的一生堪稱傳奇
透過歷史史冊的記載
窺破她的人生軌跡
不難發現
她的一生
都是在顛沛流離中成長
大約每一次的帝王都伴隨爭奪
她作為時代潮流最中心的人物
又如何獨善其身
《一》
十歲時
因容貌美麗被張皇后之母彭城伯夫人極力向明成祖朱棣舉薦,被選入宮中,經張皇后親自調教,教導宮中禮儀。
遇見了尚為皇太孫的明宣宗朱瞻基
那一年,他15歲被永樂帝帶去參加第二次遠征蒙古的戰役。
少年英氣勃發,正是翩翩少年郎
他們彼此愛慕,私定終生
豈料萬事皆難,自古難全
《二》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
明仁宗朱高熾立朱瞻基為皇太子
皇太孫大婚,張皇后選擇了頗有賢名的濟寧胡氏善祥為其正妃,她只能屈居其后,只居嬪位
宣德元年(1426年)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后,改元宣宗
冊封胡善祥為皇后
三十六歲的她被封為貴妃
《勝朝彤史拾遺記》有載:
“宣德改元,尊張皇后為皇太后。皇太后有旨,謂兩家定位久,無可議,仍冊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故事冊皇后用金寶金冊,皇貴妃而下,金冊無寶。時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孫氏,特為孫氏請寶于太后。敕尚寶制金寶如后,賜孫氏,當時疑之。”
〖明仁宗去世之后,太子朱瞻基繼位,改元宣宗。她與宣宗青梅竹馬,感情深厚,當時宣宗有心冊封孫氏為后,但是張太后以兩家嫡庶已定,仍封胡氏為后,封孫氏為貴妃。宣宗因為與孫氏青梅竹馬,感情極好,雖然不能封其為后,也想為其爭一份榮耀。因而破格請求給孫氏冊封寶金冊。正是在孫氏之后,明貴妃被冊封,均冊、寶俱備。〗
《三》
短短兩年時間
宣德三年(1428年)
明宣宗以無子為由廢胡皇后
冊立她為皇后
冊寶有言:“貴妃孫氏,皇祖太宗選嬪于朕。十有余年,德義之茂,冠于后宮”
終是實現了年少時的承諾
〖明宣宗三十歲的時候,仍無兒子繼承大統。此事不僅他自己著急,朝堂上的大臣,更是著急。皇后只生了兩個女兒,這讓本就厭棄她的宣宗更為討厭胡氏。后來孫氏有子,誕下英宗朱祁鎮,宣宗大喜,命胡氏上表請辭,因而廢胡皇后,退居長安宮,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那一年,她已經三十八歲了
而明宣宗也已步入垂危之年
年少時的情誼,一路扶持行來
她忽然發現自己一生所求
不過“安逸”二字
《四》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卒
她的兒子朱祁鎮
成為了明朝1435—1449年間的
第六任君王
而她成為了皇太后
? ? ?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皇太子朱祁鎮登基為皇帝,孫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五》
正統十四年(1449年)
她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
不幸在“土木堡之變”被俘
消息傳到京城后,天下嘩變
她力挽狂瀾,果斷擯棄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張
采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
刪立皇帝之弟朱祁鈺即位
尊封朱祁鎮為太上皇
立其子朱見深為太子
積極調兵遣將堅守,化解了危機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京師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機。孫氏一邊讓鉞王朱祁鈺繼續監國,一邊積極籌措金銀錢財,希望將宣宗換回來。在久未有消息的時候,孫太后果斷擯棄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張,采納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主戰派的意見,讓庶子朱祁鈺即位,封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是為景泰帝,終于化解了危機。〗
《六》
景泰八年,貪權的景泰帝病重
在明朝皇位面臨傳承危機的關鍵時刻
她明確支持部分朝臣實施“奪門之變”
擁戴作為皇室嫡長的太上皇朱祁鎮
重新復位
從而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又一次危機
天順元年(1457年)
明英宗復辟為帝
廢除景泰皇帝朱祁鈺為郕王
她終于迎回了自己的兒子
〖朱祁鈺雖然登基繼位,但是孫太后仍然沒有放棄換回朱祁鎮的打算。經過多方努力,終于換朝。明英宗還朝之后,明景帝卻貪戀權柄,并沒有還政的打算。在這之前,不僅想法設法的將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廢除,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并且將換朝的英宗幽禁在南宮。
孫太后在景帝的壓制之下,暫時沒有找到突破之法,只得靜候時機。景泰八年石亨等將領密謀發動奪門政變,復立明英宗。《明史》:“石亨謀奪門,密白于太后,許之。”他們的打算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在經過著名的“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位,孫太后上徽號曰“圣烈慈壽皇太后”〗
《七》
天順六年(1462年)
孫太后崩逝
謚號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圣章皇后,葬于景陵,附享太廟
后世有人評說:
“孫貴妃體態妖嬈,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悅上意,幾把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