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兩天小S不幸中招感冒,這些年該吃的老本都吃完了,終于被感冒全盤擊倒,但大家都知曉一個道理就是感冒就算不吃藥也差不多7天痊愈,吃藥只是心理和癥狀上的緩解。但就是尋找這份慰藉的時候卻觸碰到一個規則。
? ? ? ? 走進藥店,吸溜著鼻子,偶爾咳嗽兩聲,粗曠的聲音以示我是個可憐的病號,但是這博得同情的小把戲卻被奸商拿捏的穩穩當當。熱情洋溢卻又避之不及的表情在她臉上交替出現,卻終究被我冷冷的態度變得鄙夷。當時的對白是這樣的:
售貨員:“您好,有什么需要的嗎 ?”
我:“買感冒藥……”
售貨員:“風熱還是風寒?”
我:“有康泰克嗎?”
售貨員:“目前沒有,那個需要處方哦!”
我:“有類似的藥嗎?”
售貨員:“你稍等,這個中藥成分,不傷身體的,這個中西結合,也很好,這個有保健效果,都很好……”
我:“不需要,難道沒有這種療效好的西藥嗎?”
售貨員:“這些就很好啊……”
我:“真的沒有嗎?那算了……”
售貨員:“有,有快克,行嗎?”
我:“可以,但有小包裝劑量的嗎,24粒太多了。”
售貨員:“沒有……”
? ? ? ? 但其實,在等待結賬的時候,我看到櫥窗里靜靜躺著一盒只有單價一半,劑量一半的感康,一樣是西藥,一樣是所謂的傷身體,一樣的治療功效,但卻被售貨員百般阻撓,我自己推開櫥窗更換了產品,默默付了帳。什么時候買藥可以讓買方做主才是醫療科普的重中之重吧。
? ? ? ?我國約有78.6%的家庭有儲備藥物的習慣,但其中有30—40%的藥物已經過期3年以上,并且82.8%的家庭沒有處理過期藥物的習慣,超過九成的家庭隨同生活垃圾處理過期藥物。我國每年1.5萬噸的過期藥物清理著實讓環境受到極大的考驗。而我們需要防止它們偷偷滲入山川河流,混入地下水最終反噬人類社會。說到小處,每個人感冒,藥效強的感冒藥,我們基本按照一天1粒的藥量足矣,掂量著對身體的危害,也就吃個2—3天就等著自我修復,做好充足的準備4粒也就一次感冒的藥量,那可以只賣給我4粒藥嗎?這基本是常規包裝的1/3.如何讓商家出得了手,如何給豐厚的利潤讓步,如何填補帶動的生產力?不禁讓我重新感到我是一個小小病號的悲哀,我只能忍受著銷售員的白眼換個包裝數量少的感冒藥。從我開始,其他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