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運動會怎樣地傷害一個孩子?
如果你去一些私塾看看,會注意到那些迷信讀經的家長送過去的孩子的生命狀態是機械的:似乎很有禮貌,但行為是呆板的;能精神飽滿地背誦經典,但聲音宏亮卻空洞的;眼神很順從,卻是呆滯的。當然,這是一切被死記硬背殘害的兒童的特征。比這一切更可怕的,是思維的僵化。再也沒有什么比相信一個一千年前的人的思想能夠解決當代問題這樣的想法更荒謬的事了。
讀經運動對生命的傷害,集中地體現在它讓孩子在某種意義上喪失現實感,以一套機械不變的教條去應對千變萬化的事實。
真正生動的思維,真正活潑的生命,是以一顆敏感的心靈與外部世界進行生生不息的互動,并在這互動中增強對現實的理解力。而一切經典,只有有助于增強這互動,有助于幫助孩子理解當下的現實世界才有意義。經典的教條化是讀經運動在教學上的本質特征,這種教條化,就仿佛《飛越瘋人院》中的額葉切除手術一樣,當然這是一種精神和思維上的切除。于是,經典與現實的活的聯系被切斷了,現實成為經典的投射或展開,現實中的一切問題似乎經典已經給出了答案。活生生的聯系被機械的聯系所取代。在活生生的聯系中,有著反思批判,有著不斷的重新闡釋,經典因現實燭照下的批判而不斷地煥發活力,現實則因為經典的燭照而更清晰可感。而在機械的聯系中,孩子的精神和思維更像是根據指令行動的木偶,真正的靈性被窒息了,孩子的快樂不是洋溢出來的,而是順從外部并獲得獎勵的結果。顯然,這不是自由的學習。
然而,一個讀經運動者(指家長)是很難被說服的。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整個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也是某種程度上被無形中做了“額葉切除手術”。什么意思呢?他貌似跟你在討論,但實際上他只是假裝或自以為在跟你互動,他是喪失某種程度的互動能力的,他只是在試圖說服你,以循環論證的方式。
讀經運動者的思維是簡單而缺乏反思性的。許多人會舉古人或民國一些大家的例子,但他們對這些例子的理解和運用是錯誤的,解釋是錯誤的,因果關系并沒有被真正地解釋清楚,尤其是缺乏背景化地理解信息的能力。這導致實際上無法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讀經運動者討論問題。——我不是說沒有例外,我是說這是普遍的經驗。
那些有過幾年讀經經歷又回歸學校的孩子,身上已經幾乎永久地打上了烙印。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似乎減弱了回應現實的能力,仿佛大腦中某些敏感的部分遭到了破壞。有時候孩子自己也十分苦惱,但卻很難突破。
當然,還有兩類人也很難說服。一類是憤青,他們的最大問題,是相信問題在外部,解決方式也在外部,因此他們本質上無法成為自由人,而是一方面殘暴地打擊(當然主要是嘴炮)外部自己樹立起來的敵人,另一方面又迷信某個主義或主子。另一類是迷信各種心靈雞湯尤其是靈修的人,那是另一種方式的喪失現實感,吊詭的是,他們中許多人,常常又是脫離現實的過度反思,即為反思而反思。
人與人之間溝通是很難的,人也很難突破自己思維的限制。對我來講,一個有用的技巧是,看看周圍,誰跟你是一伙的,他們是你喜歡的人嗎?他們目前的生活和生命狀態,是你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嗎?
當然這也很難。在周圍,幾乎看不到因讀經運動而成才的例子(少數的例子,在解釋上極端牽強,因果關系并不成立),但你仍然迷信如斯,脫離現實到了如此程度,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