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我如愿以償地被夢想的浙江師范大學錄取,那個時候,對漢語國際教育這個專業可謂是知之甚少。
然而,我遇到了這樣一群人。
來自喀麥隆唱著《大中國》的校園明星海爾飛,來自莫桑比克整天找我的室友給他輔導漢語的塞爾吉奧,來自土耳其的中國功夫狂熱愛好者陳真。他們來自異國他鄉,有著和我們不一樣的皮膚和頭發,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說著中國話。
我也遇到了那樣一群前輩們,堅守在非洲大地六年的陳連香學姐,用雙腳丈量馬魯阿土地的吳蕾學姐,克服無窮的困難成功開創了教學點的金丹學姐。她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努力去適應不同語言和文化所帶來的沖擊,努力去克服相對艱苦的生活條件,只為了更好地播撒漢語的種子,讓漢語之花開遍非洲大地。
四年過得很快,眨眼間就到了拿畢業證的那一天,當我再次走進浙江師范大學國際學院,看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室、走廊,看見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們,當他們說著或磕巴或流利的普通話時,我突然由衷地感到驕傲,心中的滿腔熱血在告訴著我,中國,漢語,有多重要。
就這樣,我堅定了當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的信念。我夢想打開世界之窗,夢想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講臺上,為傳播中華文化做一份貢獻。
如今,我的夢想照進了現實。北京師范大學漢語志愿者的培訓生活,讓我遇到了更多優秀的、充滿夢想的小伙伴們,她們有的已經在海外述說了一個個漢語的故事,有的,像我一樣,即將奔赴海外,抒寫一個個漢語的夢想。
回想起漢辦培訓第一天,我們來到圖書館三樓報告廳,學唱《瀚宇之花盛開》,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初我是怎樣強忍著淚水一遍一遍地聽著,也永遠不會忘記當時腦海中閃現過的一個個畫面,有我的留學生朋友們,也有我當初在華師大面試時的場景,也許正因為我的種種經歷,才讓我有資格坐在這里,和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們互相學習、互相提高。
北師大的培訓已經接近尾聲,在這短暫而又忙碌的四十天中,我收獲了太多太多。一門門關于語言教學、課堂管理、中華才藝、赴任國語言等各方面的課程,我們在學習老師們傳播的各類知識的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位老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我欣賞馬世華老師從容不迫的性格,喜歡周奕老師純正的播音腔,回味劉鷺老師的京劇分享,懷念卜曉妹老師憨厚的笑聲……每一位老師都盡力地分享自己的故事,把自己的心血傾注在教育事業中,這讓我感到敬佩的同時,也越來越能感受到作為一名漢語教師志愿者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沒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已經落到了我們新一代青年的肩上!十九大召開不久,中國夢并非遙不可及。我想,用指尖碰觸漢語,用心靈傳播漢文化,就是我的中國夢。
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每個人都在做夢,有的人在不停追逐如泡沫般虛幻的白日夢,而有的人正用雙手將夢筑成現實的城堡。愿你我都是后者,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不忘初心,逐夢前行。我堅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定能成為一批優秀的文化使者,堅守國家漢辦志愿者的“三感三情”,將悠久而璀璨的中華文明帶向世界,不辱祖國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