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你覺得兩個人應該怎樣相處才算是愛情?
腦海里第一個想到舒婷的:《致橡樹》。
致橡樹? [現代·舒婷]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1)
這是舒婷創作于1977年的一首經典愛情詩,很多人也因為這首詩,把舒婷等同于《致橡樹》。
這首詩里,看似身份低微的木棉樹卻高聲唱出自己“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既不會因為愛你就借對方的顯赫炫耀,迷失自己,也不會因為自卑而一廂情愿地在冷漠與無情的重壓下重復著“單調的歌曲”,讓自己的存在只為了“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錢鐘書和楊絳先生用老一輩的愛情給我們演繹了愛情中勢均力敵的最美好的樣子。
哪怕是再現實的愛情,最終期望的不過是一人、兩房、三餐、四季的互相愛護和互相憐惜。
最舒服的情誼肯定是雙方勢均力敵的樣子。
(2)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愛情中的兩個人總有一方在犧牲,這好像這成了一個滑稽的定論:
戀愛中的人,總有一個患得患失,安全感極其缺失,一次又一次地委屈自己去小心翼翼
地維護兩個人岌岌可危的關系;
或者要準備結婚的人,囿于現實的壓力不得不將原本神圣的愛情放在物質和利益層面來進行
考量,最后臨近結婚還在鬧分手的人比比皆是,這也是很多人羨慕無憂無慮的校園愛情的原因;
然而,結婚之后的人,似乎已經不適合只談愛情。
當你自覺把自己當成一個附屬品去戀愛的時候,那隨之而來的就是你將要不對等地付出成倍
的時間、精力,還有不可避免的金錢,用所謂“低到塵埃里”的自己來擁護愛情的堅貞。
你愛ta,就可以放棄世界只為了愛你,ta不可以?
安東尼說,“我不好,但是全世界只有一個我,不珍惜也罷,如果哪一天你把我弄丟了,我
不會讓你再找到我,友情也好,愛情也罷,我若離去,后會無期”。
如果覺得不開心,相處不舒服,那就走吧,不要委屈自己。
不要執著于一個人,一件事,把自己圈死在那一畝三分地里,用這份執著的勁頭讓自己變得
更加優秀,相信自己,未來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時間,總會在某一個街頭就遇見那個能讓你“作為樹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的人。
(3)
劉同說:“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后轉身離開。”
所以,之前也說過,失戀的女孩子最愚蠢的做法就是胡吃海喝,然后懲罰自己。
一個人不能帶給你的東西,一定有另一個恰到好處的人來補齊。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不能共苦的人,有什么資格和你一起同甘?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男女之間除了那對染色體上微小的差異,還有什么能分出彼此的優劣?
網上流行一句話,“聽聞愛情,十有九悲”,誠然,值得歡喜的肯定是萬里挑一。
PS:
1975年,詩人蔡其矯跟舒婷聊天的時候,聊到他這輩子碰到的女孩兒,說,“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沒有才氣;有才氣的女孩子又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氣的女孩子又兇悍。”
所以他說,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難。
《致橡樹》便由此而生。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在大膽談論和倡導平等的愛情觀,至今卻依舊有很多人迷失在這
個怪圈里。
可能,這就是所謂“九悲”吧。
另外,木棉花的花語是——珍惜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