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在聽嗎?”
“在”
“那你吱一聲啊。”
……
這是曾經我在跟那個時候兩地分居的男友【現在的先生】通電話時常常發生的情況。我經常在做著一些事情的同時接著電話,當然聽著聽著也就心不在焉了。那個“吱一聲”其實對于聽者的要求并不高,僅僅是“你倒是給個回應啊。”
我們現在采用的溝通方式一般分成三種:面對面、電話、網絡。其中網絡溝通對于“及時回應”并無太高要求。
那我們先聊聊面對面溝通和電話溝通。
想象一下,當你和一個人面對面坐著,你巴拉巴拉說了半天,對方毫無反應。這個時候,你會有什么感受?【對牛彈琴?當然不是,牛如果聽到琴聲,可能還會回頭看看發生什么了呢。】你很快會說不下去的,因為你無法確定對面這個人要不要聽你說話,在不在聽你說話。
那么面對面溝通的回應方式有哪些呢?很多人都有過“不知道如何回應,聽了不知道該說什么”的困惑,對于事情本身去回應你的想法,你的感受等等,這是一種途徑,但不是唯一的。你還可以用一些詞“嗯嗯,噢?啊?然后呢?天啊!”等等這些語氣詞來進行回應。
另外,你的眼神,你的身體姿勢,肢體動作如點頭、撫摸等都是回應的方式。昨天,孩子從學校出來后很不開心,回到家,跟我抱怨了一通他們班男生如何如何欺負她。當時,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走過去抱抱她,然后聽她繼續說。雖然我沒有說話,但是我用行動表示了我的回應,我在聽,并且,我很理解她的心情。這些都會讓說話者的感受很好。
電話溝通因為看不到人,所以基本只能靠聲音來給對方進行回應。像“嗯,我在聽,是……”這些是最常用的一些回應詞。聲音要出現的足夠頻繁,才能給說話者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否則,可能通話中就常常出現文章開頭的情況—說話者不時的要確認電話那頭是不是有人在聽。
當沒有做到及時回應之前,溝通是不成立的。因為只是一方說了話而已,真正的溝通是雙向性的。需要兩個人對于同一件事做出反應,并且保持同步。這也是溝通中最起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