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應該是我文學書籍讀得少的緣故,我理想的愛情都不在小說故事里,反倒是那尋常巷陌、街角人家常有令我動容的平凡愛情。愛情一定要是平凡的,不然怎經得起似水流年?耐得住一世滄桑?烈焰紅唇不應是愛情的本來面目,洗盡鉛華后的人面桃花才是!
我的愛情沒什么實踐經驗可談,紙上談兵的思考倒有一些。我的愛情啟蒙應該是張愛玲的那篇經典散文。那時我尚年幼,情竇未通,一位和我年紀相仿的小姑娘與我一起被扯進了大人們的飯局,接受著大人們無聊虛榮的安排。大人們總有將孩子們“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的嗜好,那位小姑娘倒也大方,毫不扭捏地在眾人面前背誦了《愛》中的經典段落——“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我心里是羨慕她的,羨慕她那沒有泥土裹挾的高貴童年,而我的積淀在日日撒歡兒的大院生活中幾近空白。那時,我覺得文字是美好的,小姑娘是美好的,別人的日子也是美好的。盡管我對她所說的《愛》一無所知——不論文字還是情感,但我堅信“愛”有著令人美好的力量。
后來,我在一卷名家散文合集中邂逅了《愛》,開篇就抓住了我,只有四個字——“這是真的。”一份被人希冀的簡單情感最終消散在一句——“噢,你也在這里嗎”,卻永久地化作女人到老都銘記的一瞬間——“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門的桃樹下,那年青人。”
結局,是凄美或是蒼涼,不重要。重要的是愛能跨越時間的無涯,在心中落地生根。那是經年后仍能回味琢磨的少女心事,是念念不忘的必有回響。
那一個淡然而過的男青年是多少女生心中渴望的永恒?我想象中的男青年穿著棉白襯衣,水洗藍的牛仔褲,迎著和煦的陽光,露著明媚的微笑,干凈淡然,卻又永恒。這個“老三”似的形象我不知緣起,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那是年少的我對愛情的全部幻想。
二
有時候想想,成年后的校園生活里缺少手拉手壓馬路的記憶,多少是有所缺憾的。有時候看見登對的情侶擦肩而過,就會覺著生活真是美好,造物主真是神奇。
在別人享受校園戀情的時候,我要么像個愛情免疫抗體一樣學習、生活,要么像個逍遙散人一樣遺世獨行、不問紅塵。總之,我與愛情的交情一向屬淺,也從不移船就岸、主動靠近。從播種、收獲的因果關系來看,我至今孑然一人自是活該,因此我也不戚戚然,對結局安排照單全收。
我總覺得愛情是一場講究的緣分,在剛剛好的時間遇見恰巧合適的人,這緣分就成了。愛興許是說不清楚的,說得清楚的可能都不是真愛。我和愛情的交集大多是別人的故事,看著別人笑了、哭了、合了、分了、熱鬧了、寂寞了,如此種種。因此,我對愛談不深、談不透,因為不懂電光石火的激情碰撞、不明靠近試探的策略迂回,不解戀愛前后的判若兩人……諷刺地是,我倒也常常充當別人的戀愛顧問,而且多是在分手之后的開解上。如果當事人的說法是可信的,那我倒也曾成功點醒了幾位沉淪愛河、不忍放手的姑娘。有時候,我會覺得,我之所以能夠成功勸慰她人,很大可能是因為她們從我身上學到了怎樣適應已然的孤單和接納不可能的擁有。要不然,我又怎可能有如此這般能耐呢?
三
好在,我知道喜歡一個人是什么感覺,也知道被別人喜歡是怎樣一種幸運。
曾經默默喜歡過一個人,既盼望與他刻意或不經意地相遇,又害怕相遇后只是他身旁擦肩而過的丑小鴨;曾經默默喜歡過一個人,既盼望機緣巧合地成為他眼眸低垂時的不經意捕捉,又害怕不著痕跡地消散于他的眼眸流轉中;曾經默默喜歡過一個人,既盼望他擁有端對幸運的紅顏知己,又害怕失去最后的做夢素材。總之,人是矛盾的,既有望被垂青的企盼,又有怕被忽略的落寞。當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內心的世界變得既寬闊又狹窄,寬闊到人生未來的畫卷有了無限想象的留白,卻又狹窄到再難著星點筆墨豐滿那遠山青鳥近人。我喜歡那個人的時候,設想著他說一個“娶”,我定會跟他走。但終究,設想破碎于未曾敢邁出的第一步。
曾經也被人深深喜歡過,既收到過帶著拘謹木訥色彩的紅玫瑰,也收到過精心策劃的創意禮物;曾經也被人深深喜歡過,既聽到過緊張樸實的真情表達,也聽到過華麗一瞬的求愛宣言;曾經也被人深深喜歡過,既經歷過只有兩人知曉的愛情懇談,也經歷過有著一眾旁觀者的愛情誓師。
喜歡與愛或許有著質的差別,我說不好。但它們或許都是愛情的模樣,差別只在于時間的洗練和認知體悟的厚度。我曾看見比我年輕許多的姑娘,為了一個喜歡的男生,拒絕長輩親友意見,站立在所有阻撓的對立面,以磐石之堅捍衛她所珍視的愛情;我曾看見同齡友人,為了已遠去的昔日戀人,沉淪于無盡的淚水和痛苦的追問中,以不解不舍不肯放手癡纏挽留,來不及舔舐舊傷卻又添新的撕裂,以孱弱的倔強存蓄著愛情即將幻滅的煙火;我曾看見老一輩的夫妻,全憑媒妁之言成就婚姻,從全然的陌生到相濡以沫,日子消磨在生兒育女與柴米油鹽中,生活的辛勞讓他們想不起愛情這個名詞,那蒸餾出的愛情水氣遠不如一步一夯實的日子烙印;我曾看見更老一輩的夫妻,從不談愛情,從不言彼此的重要性,磕磕絆絆一輩子,到老了,也能拄著拐杖坐靠在一起曬太陽。
四
愛情究竟有著怎樣的容顏呢?
我一直對杜拉斯的《情人》有著莫名的興趣,但我從未曾拜讀過。我的興趣源于我知道她是這樣開篇的——“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我知道《情人》中的愛情終沒能穿越嘆息之墻,卻有著穿透時空距離的永恒光輝。這就是愛情最美的容顏。
我還喜歡葉芝的名篇詩作《當你老了》。“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這就是愛情最美的容顏,痛苦的皺紋折射的竟是流年浸潤后的愛之彌堅,那不是愛情的消逝,卻是愛情的成長。
愛情的容顏不只是正值芳華時的靚麗,還有時間滄桑鐫刻后的遲暮。在我看來,愛情不只是一場男女之間相關化學物質的激蕩反應,在經歷了最初的天雷地火后,它一定會轉入寡淡清歡的局面。此時,支持以愛之名相扶到老的秘訣,更多的是包容和責任。
五
我已是一個所謂的大齡剩女。我身后關切的父母、親人、朋黨有很多,除了坐等看誰能收了我的調侃,更多的是對一個剩女獨自過活的擔憂。盡管愛情的階段從芳華到遲暮,但對我這樣的所謂高知、獨立、有態度、有氣場的女性而言,愛情多少還是奢侈品。
我終歸可能要走上一條相親常態化的道路,在追求婚姻這個終極目標的路上順帶發掘愛情。但即便形式老土了些,沒有自由戀愛的清新果敢,我還是葆有對愛情最原始樸素的念想。
有一天,倘若我有幸遭遇彼此屬意的愛情,我希望那份愛情能糙一點、土氣一點,不要講什么陽春白雪,就要那一股子汗流浹背的熱乎勁兒。什么伉儷情深、舉案齊眉的高大上都通通靠邊站,就沖著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往上沖。
有一天,倘若我找到了那個命定的男人,我希望我們能簡單地投身到簡單的愛情中,不預設、不飄渺,接地氣地過活,就要那一股子夫唱婦隨的傳統勁兒。什么“Honey”、“親愛的”洋氣范兒都通通讓道,就沖著孩兒他爸、孩兒他媽往大聲喊。
有一天,倘若我有幸遇見三生有幸的愛情,我認為我們一定能彼此學習,在愛中成長——因為我們的欲望會很小,這樣我們的愛就會無所不能。
愛情,在我眼中,只有一個前提需要,那就是“我愿意”;只有一個發展結局,那就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