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男孩子們玩的游戲還是很多的,其實有些女生也能玩,只是大部分不喜歡罷了。
彈珠要在帶土的地面上玩,碰到水泥地就真的是斷線的風箏了,撒腿就跑了。那個時候,幾個男生一起,蹲在地面,拿著各自的“籌碼”,盯著地面上自己沖鋒陷陣的旗子,依照規則吃掉別人的彈珠,收到自己的手里。他們“發球”的手勢花樣百出,不過是五根手指與一顆彈珠,竟也能有那么多的姿勢。我唯一會的姿勢是伸出食指和中指,類似勝利的手勢,然后將彈珠夾在兩個手指之間,中指向手掌心得方向旋轉,食指彎曲,大拇指趁勢放在彈珠和食指的后面,就是一個“發球”的姿勢。然而我用這個姿勢從來沒發出一個好球,根本掌握不了“發球”的力道。
而鐵環就相對比較復雜了,因為需要自己做。一根鐵絲做成圓圈,一根鐵絲圈一個小圈在鐵環上,另一頭做成一個桿,攥在手里。鐵環的“受寵期”并不長,不方便攜帶,玩起來也需要較大的活動場地。滾鐵環的歲月是歡快的,鐵環并不那么容易就能玩起來,需要一定的技巧,我從沒玩過鐵環,只是見過村里的男孩子們玩。手握著鐵桿,推動著鐵環在前面滾動,人在后面跑著,也是追著也是推著鐵環跑,那些個放學后的時光,有多少是在鐵環的滾動下消逝著。
陀螺算是比較激烈的玩具吧。小小的陀螺在鞭繩的抽打下,維持著轉動。小時候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抽打一下,它就不會停下,也不明白,那抽打的編繩到底有什么魔力。那時候陀螺是自己做的,木頭做成圓滾滾的錐形,然后再尖頭嵌入一顆小鋼珠,再拿一根木棍,纏一條粗細合適的繩子,一套陀螺就做好了。陀螺從繩子飛向大地的那一刻開始,便不停地旋轉,感覺快要停下的時候,小朋友的編繩便向陀螺抽去。就像加速的馬,陀螺的速度又加快了。抽打陀螺會發出很響的聲音。每當課間休息,男生們會抓緊那么幾分鐘的時間,使勁抽打陀螺。仿佛,抽打陀螺的聲音可以蓋過上課鈴聲,就讓人忘記上課了。
彈弓或許是比較常見的兒時的玩具了。其實彈弓也算是殺傷力比較大的玩具。小時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彈弓的做法其實相對簡單。找一個Y形的樹枝,然后,剪兩段橡皮筋,用細細的鐵絲纏在樹枝的兩邊,再從破舊的雨靴或者廢棄的自行車胎上剪一小塊橡膠皮,邊緣掏兩個小孔,與那兩段橡皮筋系在一起,那便是我們小時候的彈弓。現在已經忘了當時拿彈弓主要射什么了,估計是小鳥吧,但應該從未射中過,靈活的小鳥從不懼怕人類簡易的彈弓,它懼怕的,是獵人冰冷的獵槍,以及若隱若現的撲鳥網。
如今已經沒有小朋友玩這些玩具了,即使在農村,也沒有人再自己動手做這些玩具。電子產品早已普及到小孩的手中。我們童年的玩具,他們再也不需要,其實再也找不到了。手機、電腦、平板……更小巧,更靈活,更方便的玩具替代了那些“手工藝品”,我們當年竄天竄地,四散奔跑,吵吵鬧鬧,如今他們才是安安靜靜的“好孩子”。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