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會,現實的洪流沖擊的我暈頭轉向,昔日的同學,公司的同事還有女朋友的姐夫一個個都成了競爭對象,都說最開心的事就是比女朋友的姐夫混的好那么一點,可是怎么才能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成了最最重要的事。為了這最重要的事我不敢放任自己隨波逐流于生活的滾滾大潮之中。尤其是跟著李笑來老師不斷的升級自我的過程中對于“聰明”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聰明”與否是由智商高低決定的, 智商高的人就顯得“聰明”處理起問題得心應手,智商低的人就顯得“笨”不善于處理遇到的問題。不過我發現想要遇到問題有比別人更快更好的解決辦法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突破。
其一,這個問題之前就遇到過,在處理問題過程中學習總結出了最優的解決辦法,這我稱之為閱歷。其二,此人精通各個方面的知識并使知識之間產生有效的鏈接,面對問題時能夠迅速的從不同的知識鏈接之間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往往是具有創新性的。這我稱之為多維度優勢。
由此可見,對個人來說想依靠閱歷來讓自己變得“聰明”是低效率的,且不說大部分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歷所有的事,就算有足夠的時間去讓我們一一體驗,可是在初次體驗時還是會顯得不 “聰明”。反觀多維度優勢就優勢,特別是在社會這個不以分數為單一評價標準的系統中每個人都變得立體,通過學習不同方面的知識以達到他人還在講點時我們已經談論平面甚至是體積的多維度優勢,并且維度越多不同維度之間產生正確鏈接的可能也越大,多維度優勢就越明顯。
到這里就得出一個很驚人的結論啦,由于多維度優勢能使人變得“聰明”且多維度優勢是可以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那么就是說“聰明”也是可以后天學習獲得的,也就不存在什么聰不聰明的問題了,畢竟可以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能力只要肯努力就都是能夠做好的。所以我希望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放下自己學不好做不會的消極思想,沉下心來思考,不挑食的學習,讓自己徜徉在多維度知識的海洋里得心應手的處理好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