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往往都是這樣只看到事物表面的華麗,沒有體會到背后的辛苦,一份工作
怎么樣,究竟是否喜歡恐怕也只有親身體會了才知道。
這幾天又有一位朋友加我微信咨詢怎么入行做產品經理的問題,一個土木工程專
業的研究生畢業后不想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從別人那里了解了產品經理這職?
業,加上平時又看了一些產品經理的博客,覺得在工作中跟別人溝通協作的感覺
特別好,想從做一名產品經理。之前也有幾個朋友咨詢過我,不過他們是轉行
的,聽說這個職業門檻低,薪水高,而自己現在的工作薪水總是上不去,所以就
想轉行。
作為一個非常熱愛產品這工作,還有一點職業自豪感的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工作
竟然成為很多人職業選擇的備胎,心里有一點小小的憂傷。
想起我之前一個做技術的同事吐槽,產品經理這工作就是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才
去做的;這話雖然有很大的偏見,但貌似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而他之所以會有
這樣的言論,也是現在公司產品經理的不專業給他造成的印象。
有一點可以肯定,近幾年產品經理這工作是越來越熱了,原因大家也能夠猜得
到:一是媒體的吹捧,給這個職業套上了很好的光環;二是互聯網行業越來越普
及,這個崗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三是很現實的問題,大家被薪水吸引了。順應
市場,也出現了好多產品經理的培訓機構。
今天寫這樣一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如果以后有人再問你這個問題,你可以直接把這
篇文章發給他,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
對于剛畢業的學生或者是沒有從事過IT相關工作的人(如果之前從事的是互聯網
技術或運營等相關工作的再轉行做產品的話也會一定優勢),找工作要遇到的一
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面試官怎么判斷你有做產品相關的能力。
不用在乎產品做
的是否成功或者產品是什么類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當然如果你做成
功了或許就不用找工作了。關鍵的是從這個過程中你也能夠親歷一個做產品的過
程,多多少少會培養一些自己的產品感覺。
即便是就從一個用戶的角度也完全
沒有問題,第一步先記錄其中的問題,第二步思考怎么去解決,把解決問題的方
案寫下來,畢竟解決問題才更能體現出能力。
搭線的渠道也有很多,如QQ群和產品經理社
區。交流前,有目的性,帶著自己提前思考的問題,例如對某個產品的建議,如
果你能找到對應的產品經理交流,那更好。一來可以驗證一下自己不確定的想
法,二來提出自己的產品建議,如果對方也有想過,那可以了解一下當初他們為
什么沒這么做。如果你的建議合適,說不定對方就會在下個版本中采納。相信
我,在這個過程中你肯定會有啟發的。跟產品經理混熟了,說不定以后他還可以
幫你內推。
,對于初學者來說我建議看一下蘇杰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雖
然這本書已經寫很多年了,但是知識仍然沒有過時。看這本書主要是讓你了解產
品經理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流程,讓你對這個職業有進一步的了解。順便告訴你這
個工作不僅需要扯淡,還要寫好很多文檔的。
這有兩個好處,第一
是增進對行業的了解,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有共同話題;第二了解各大互聯網公司
的動態,便于為自己選擇合適的公司提供參考。
其實我
?
,因為很多文章都是產品經理工作多年后
積累出來的經驗,對于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一來是不容易看懂,可能會把
作者的意思理解錯了,再者長時間看這種文章會使人的心態浮躁。即便是產品理
論再強大,初入公司還是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寫文檔、畫流程圖,如果心態
太浮躁害怕到時候會有心理落差。
,例如產品工作過程中的常用軟件,Axure、Office、
MindManager等,雖然這些軟件都不難,但還是要先學好,成為你找工作的優勢。
當然初期你可以不用太精通,只要主要的功能會用即可,以后可以在工作中慢慢
學習。地基打好了樓才結實。
雖然我不太經常看一些產品經理網站上的分析報告或體驗報告,因為
我覺得很多都寫的太淺,沒有說到重點,多數只是針對交互、設計等方面做了一
些分析,報告中的資料也只需要簡單的百度一下。不過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我工
作時間久的緣故,撰寫產品分析報告還是有必要的。當大家都處于同一個水平線
的時候,有分析報告就比別人多了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也給面試官多了一個判
斷你能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