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036篇原創文章。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人,不得已也。◎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于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張翔解讀:
善于指揮作戰的人,能使部隊自我策應如同“率然”蛇一樣。“率然"是常山地方一種蛇,打它的頭部,尾巴就來救應;打它的尾,頭就來救應;打它的腰,頭尾都來救應。試問:可以使軍隊象“率然”一樣吧?回答:可以。那吳國人和越國人是互相仇視的,但當他們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風時,他們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樣。所以想用縛住馬韁(縛馬使為方陣,前馬后馬左馬后面后馬栓在一起形成方陣)、深埋車輪這種顯示死戰決心的辦法來穩定部隊,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隊能夠齊心協力奮勇作戰如同一人,關鍵在于于用兵的人,能使全軍上下攜手團結如同一人,這是因為客觀形勢迫使部隊不得不這樣。
主持軍事行動,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視聽,使他們對于軍事行動毫無所知;變更作戰部署,改變原定計劃,使人無法識破真相;不時變換駐地,故意迂回前進,使人無從推測意圖。將帥向軍隊斌予作戰任務,要像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將帥率領士卒深入諸侯國土,要像弩機發出的箭一樣一往無前。對待士卒要能如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又趕過來,使他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集結全軍,把他們置于險境,這就是統帥軍隊的要點。
九種地形的應變處置,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全軍上下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作為將帥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一、最好的結盟是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世界上最可靠的東西永遠是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用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我們誰都可以背叛,可以背叛友情,可以背叛愛情,可以背叛親情,可以背叛忠誠,可以背叛正義,可以背叛組織,可以背叛信仰,可以背叛祖國,但是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利益。
我們忠于友情,忠于愛情,忠于親情,忠于忠誠,忠于正義,忠于組織,忠于信仰,忠于祖國,但是最后的最后我們都是在忠于自己的利益。
你給他最大的利益他給你最大的忠誠,你永遠給他最大的利益,他就給你永遠的忠誠。哪怕他是你的對手,只要你把他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和他結盟,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當他和你成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他就不得不幫你。
就像吳國人和越國人雖然互相仇視,但是在同一船上,遇到危險也不得不相互救援。
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是前面一章提到的無所往和不得已的另一種用法。
把敵人變成朋友。讓敵人越來越少,讓朋友越來越多。這是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
這樣就能:
◎齊勇如一,勇者不獨進,怯者不獨退;
◎強弱并用,剛柔皆得;
◎治眾如治寡,斗眾如斗爭寡。指揮多少人都和一個人一樣進退自如,同進同退。
二、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將軍主持軍事行動,要做到考慮謀略沉著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部隊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謀略和管理是將軍的兩只手。而兩只手要做什么,這些核心要學會保密和隱藏戰略意圖。
讓士兵無知、無識、不得慮。去其梯、發其機、莫知所之。
(1)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曹操曰:愚,誤也。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
讓士兵無知,不是愚民,而是保密。老百姓都知道你的你的戰略意圖了,你就容易被針對,沒辦法出其不意。
為了保密,你不要告訴老百姓你的戰略意圖,你只需分享結果給老百姓就行了。
每個人都只需要知道計劃的一部分,知道他該知道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密。為將者就是掌控全局。
李筌曰:為謀未熟,不令與士卒知之。民可以樂成,不可以謀始。是以先愚其耳目,使其無見識。
杜牧曰:言使軍士除將軍之令,其他皆不知。如聾如瞽也。
梅堯臣曰:凡軍之權謀,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
隨時改變作戰部署,更新謀略,讓人無法識破機關。
雖然隨時更新和改變作戰部署讓人看不透,但是也會存在成本問題。朝令夕改容易民怨沸騰。
所以,王皙曰:已行之事,已施之謀,當革易之,不可再也。
不過有個人用的特別好。朝令夕改不僅沒有民怨沸騰,反而讓士兵更佩服他。這個人就是裴行儉。
裴行儉剛剛扎營,就朝令夕改,重新找地方扎營,士兵都有怨氣。最后下暴雨,前面扎營的地方被水淹了。士兵就開始慶幸,幸好聽了將軍的話,不然就倒霉了。
后來有士兵就問裴行儉,你為什么知道要下雨啊?裴行儉老奸巨猾,笑而不答。
只給士兵說,你們不要問為什么,只需要跟我干,聽話照做就行了。
裴行儉前面沒說要下雨,下雨后也沒說原因,這就很高。
前面扎營就是一個假動作,就是在不該扎營的地方扎營,然后朝令夕改,快速到真正適合扎營的地方扎營。
這樣的假動作次數多了,別人就習慣了他的朝令夕改,無法琢磨他的真正意圖,不知道什么時候他有朝令夕改。
假動作多了,在不該扎營的地方扎營然后快速換位置,回頭看的時候總有幾次驚心動魄的慶幸。
裴行儉前面不說朝令夕改的原因,后面士兵慶幸也不解釋。這樣士兵就會覺得裴行儉越來越神乎其神。士兵也會越來越聽話照做。
張預曰:前所行事,舊所發謀,皆變易之,使人不可知也。若裴行儉下營訖,忽令改營,后風雨果至,眾驚服問之,行儉笑曰“從今但聽我節制,何須問我所由知也”。
(3)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
不時變換駐地,故意迂回前進,使人無從推測意圖。
保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更少的人知道,做更多的假動作。
(4)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將帥向軍隊斌予作戰任務,要像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
梅堯臣曰:可進而不可退也。
這也是前面的無所往和不得已的運用。要么默默無聞的死,要么轟轟烈烈的死。
比如前面《張翔:別人為升官發財而戰,他說要為君主利益而戰,要為國家利益而戰033孫子兵法》講的楊素的治兵方法,楊素流血盈前而言笑自若。
楊素流血盈前而言笑自若。指的是楊素指揮軍隊的方法。
楊素用兵隨機應變,總能把握戰機,但馭軍嚴整,有犯軍令者立斬,從不寬恕。每次作戰前都會尋找士兵的過失,然后殺之。多者百余人,少則十幾人。“流血盈前”,而楊素卻談笑自若。兩軍對陣時,楊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敵,若取勝就罷了,如不勝而敗逃者,無論多少,全部處斬。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敵,如不勝則照殺不誤。所以楊素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戰無不勝。但楊素對有功之人“微功必錄”,所以楊素雖嚴厲兇狠,但由于他恩威并施,所以將士都愿意隨其征戰。
李靖也說:畏我者不畏敵,畏敵者不畏我。是以古之名將,十卒而殺其三者,威震於敵國;殺其一者,令行於三軍。
殺敵須令嚴。你要殺敵,必須要對自己狠。只有對自己狠,才能夠對敵人狠。
你看,這就是,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也是前面的無所往和不得已的運用。要么默默無聞的死,要么轟轟烈烈的死的用法。
(5)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
將帥率領士卒深入諸侯國土,要像弩機發出的箭一樣一往無前。
張預曰:去其梯,可進不可退。發其機,可往而不可返。項羽沉舟之類也。
(6)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對待士卒要能如驅趕羊群一樣,趕過去又趕過來,使他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李筌曰:還師者,皆焚舟梁堅其志。既不知謀,又 無反顧之心。是如驅羊也。
杜牧曰:三軍但知進退之命,不知攻取之端也。
破釜,沉舟,燒橋,斷路。讓士兵無所往和不得已。不知道要去哪里,只知道聽指揮。如同驅趕牛羊一樣。
(7)聚三軍之眾,投之于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聚集三軍的士兵,把他們投放在險地,讓他們不得不拼死作戰,這是將軍要做的事。
關鍵還是學會利用天時地利人和讓士兵無所往和不得已。這是用勢。勢者,因事而制權也。
(8)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九種地形的應變處置,攻防進退的利害得失,全軍上下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作為將帥不能不認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九地之變,前面《張翔:一萬二千字長篇詳解九地034孫子兵法》有講九地之變。
人情之理,前面《張翔:如何運用奪心奪氣助你事業成功024孫子兵法》有講兩奪四治八勿。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造者。
張翔:最好的結盟是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036孫子兵法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做財務筆記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學習的為小方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針對網絡課程學習,就是“1+1”學習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