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瑞敏,本周給大家分享的PD工具卡是——積極暫停。
既然有積極暫停,自然就有對應的普通暫停,那兩者有什么樣的區別呢?
暫停原來的意義是讓處在情緒中的人停下正在做的事,自我反思。
積極暫停是溫暖的,是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的;積極暫停在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是需要一個溫暖、安全的地方來緩和,改善。
普通暫停呢,親們看過美國片《保姆911》么?中央2臺曾經播放過,改名叫《超級保姆》,劇里面的場景,要求孩子必須在一個地方,呆一定的時間,不許出來,如果出來了要再放回去,直到持續的呆夠說的時間;所以說普通暫停更多的是懲罰,目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給孩子的感覺就是“現在在接受懲罰。”或許孩子會覺得“我錯了,我就需要接受懲罰”,時間久了,或許孩子就失去了探索、創新的好奇心;也或許孩子會覺得“我沒有,憑什么我要接受懲罰?不公平!”而變得更加的“叛逆、不聽話”。
7月份漠子家《看見孩子》夏令營第三期一個下午,課間休息,11歲的陽和13歲的雨玩著鬧著,兩個人開始打了起來,我們幾個老師走上前,把他們拉開了,我看著陽,問:“這會兒你是不是很生氣?我看到你的手被抓傷了,是不是很疼?”“是的,我很生氣!他打我,把我的手都抓破了,都流血了。他把我打傷了!”
我看著陽的眼睛,溫和地說:“是的,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現在你需要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你覺得是坐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會讓你感覺好點兒呢?還是坐到隔壁去呢?”他低低的說:“我去那邊。”我陪著他走到隔壁坐下,撫著他的肩膀說:“你在這里安靜的呆一會,等你感覺好些了,我很樂意傾聽,請你說說事情的經過,說說你的感受。”
十多分鐘后,我走過去,問:“這會兒感覺好點兒沒?能給我講講事情經過嗎?”
“嗯,好多了,本來我倆.....”他開始給我講述。
我認真傾聽并回應他,“是的,你是鬧著玩兒的,他卻把你打傷了,這讓你很生氣也很委屈。記不記得我課堂上講的拳頭的故事了?他先生氣打你,就像那個憤怒的拳頭用力擊打,發泄,那你的回應呢?想想你使用的是哪種回應模式?”
“老師,其實我也有不對的地方,我不該罵他笨蛋……”他喏喏的說。
“是的,這就是常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師很欣賞你的勇敢,你能看到自己做錯的地方,并且敢于承擔你所要承擔的責任;還有老師要謝謝你,當我上前的時候你選擇跟著我離開現場,謝謝你對老師工作的配合和支持。這也顯示出你對自我情緒能夠很好的進行掌控的能力哦。”
我拍拍他,繼續說:“今天的活動是合作性雜耍,需要咱們夏令營全體學員共同完成,如果你感覺好了,可以加入進來。”
“他們又沒喊我......”
“你是不是不好意思自己主動加入?課堂一開始,老師就說了這個游戲的規則,是全員16個人都要參加共同完成的,他們雖然沒有喊你,但他們真的需要你。”我站起身,拉著他的手,“老師陪你一起。”
他欣然起身,略略不好意思的走到了隊伍中去,隊友也欣然接納了他。
這就是積極暫停,積極暫停的目標是讓孩子感覺好起來,方法是自由的,在家里親們可以布置一個溫暖放松舒適的暫停角(關于暫停角,大家可以看看繪本《杰瑞的冷靜太空》),在這個區域里,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放松下來。
積極暫停的應用對象不單單是我們的孩子,更可以是我們自己:積極暫停,讓憤怒中的我們停下來,就好比一束光,在漆黑一片的潛意識做主的沖動反應環境中點起一盞愛的明燈,讓我們回到意識做主的理性回憶,從而避免我們在無意識中制造出更大的傷害。
當自己覺察到自己生氣了的時候,嘗試著暫停,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可以讓自己感覺好點的事情去做做;或者和自己的家人做個提前約定【善意的提醒】也是不錯的哦,就像我們家,開家庭會議,制定出約定:當我生氣沒有自查到的時候,甜寶可以說:“媽媽,你又變成圖圖媽媽了;媽媽,你頭頂要噴火了。”或者甜爸扯扯我的衣袖,給我使個眼色,提醒說:“老婆,先坐下喝杯水。”這種提前約定,善意提醒的方法還是很有效的哦,曾很多次都讓我暫停下來,開始思考,開始給自己做情緒疏導,得益于它,我穿越了好幾個自己的情緒卡點。
親愛的,你也試試吧........
今天分享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的聆聽,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