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終究是一場自我救贖。
25歲的紐約客米琪住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上西區,好看的皮囊兼備有趣的靈魂,父親是哥大資深數學教授,母親年輕時在巴黎留學,現在是良好教養的家庭主婦。就是這樣一路順風順水,堪稱躺贏典范的她遭遇丈夫出軌,至此,看似分崩離析的生活出現大逆轉,一次自我覺醒讓她的生活變成了一部喜劇……
論精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結婚四年,一兒一女,沒人沒見過她的素顏。丈夫熟睡后卸妝、敷面膜;鬧鐘響之前化好妝、噴香水,讓丈夫永遠看到如此完美的自己。
她的自律讓人自愧不如。每天量腰圍、腿圍、胸圍,并在本上做記錄。即使是在懷孕的時候,也要確保自己的身材不走樣。這件事她堅持了10年。
Peignoir睡衣、自帶復古屬性的新款大衣、精確到手套的顏色與項鏈的搭配……擱到現在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時尚潮流教科書。
人民幣玩家?不,你錯了!
這是一個比你有錢、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人生贏家。
手撕渣男,不如投資自己
Life’s a bitch.
如果你的人生還沒有經歷過欺騙與背叛,那么別急,它們緩慢但到來。一旦聰明的女人某天發現自己活在虛偽的氣泡里,那么從那天起她就會開啟獨立人格的開關。
1、表面光鮮的中產生活,再您m的見!
此劇開端導演用長鏡頭記錄米琪的精致、精明、活力、陽光與高智商,祖母綠亦或復古紅的大衣搭配50年代的古典樂真的讓每一幀都能成為手機壁紙。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個虛偽的氣泡。
哪怕肚子很餓也要裝作早就吃飽的樣子;丈夫出軌也要在他人面前佯裝幸福,臉上笑嘻嘻,內心MMP,她在家從來不說那個F開頭的單詞……
毛姆叔叔曾描述過這些體面的人:“他們戴著面具示人,面具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而他們卻很小心地隱藏起真正的自我。他們扮演著人們所期望的角色,熟能生巧,不過要是你以為他們的公眾形象同他們內在真實的自我是一回事的話,那你就太傻了?!?/p>
私以為,米琪獨立人格的第一步,就是沖破階級的藩籬,正視那個真實的自己。她做到了。
2、努力,然后收獲有溢價前景的人生
米琪是個life recorder,是個生活家。她會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堪與無助寫成段子,然后用戲謔的語言表達。
她會和經紀人深入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就為聽一場全坐叫好的脫口秀,然后在小本本上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甚至有一次淪落到后廚旁聽;
她會參加老年趴踢,只為能在這群人面前大顯身手;
她會在閨房反復聽地下優秀comedian的dirty joke;
她會地鐵上拿出本子記錄一切有趣的生活細節……
3、人生這么有意思,還真沒有動力結婚?。?/b>
最后一集,米琪用真名上臺表演“單口相聲”,又是一次對生活、對婚姻風起云涌的戲謔。
除了優雅與教養,還有擲地有聲的反叛,這么迥異的氣場糅合在一起,一亮相就掀得臺下觀眾直接高潮。
殊不知除了觀眾,她的丈夫也在現場??吹竭@里覺得打臉嗎?解氣嗎?我不覺得。就像開頭所說的那樣,“人生,終究是一場自我救贖?!?/p>
能讓我心動的,是偏偏等到最后一集,我感覺米琪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這個人生,不依附于富裕的中產家庭,不依附于富二代老公,不依附美貌……只依附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