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為自己是作家,總覺得離這個身份太遠了,但是,即使作為碼字的人,我也希望寫出好的作品。而寫出好作品,修改幾乎必不可少。并不是說好文章不可能一揮而就,這是可能的,因為故事在腦海里已經醞釀成熟了,所以一氣呵成。但是,就一般多數而言,修改文章差不多是寫文的其中一個步驟,而且是挺辛苦的一個步驟。
關于修改文章,我曾聽到兩種看法:
1. 認為文章第一次寫下就是其最好的狀態,修改只需要微調。
2. 認為文章在需要改的地方就改,無關乎改得多少,關乎的是文章是否與主題相關,是否跟全文上下文匹配,渾然一體。
【 1.5 修訂文章 】
【我明白了有效的修訂都是從尊重和認清模式開始的。】
我同意上面第二種的意見。好文章差不多都是改出來的,而且我是那種文章經常需要大改的類型。這跟我的寫作習慣有關,初稿我只是把腦中的故事潑灑出來,但是這個故事或者小說究竟好不好看,主題是否鮮明,腦洞是否有趣,反轉是否順理成章又出乎意料,等等,我在修改的時候都會再次考慮。
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尊重和認清模式,就是重點了。并不是別人所給的意見每個都需要聽,每個都需要改,自己只需要選擇合適的去聽就行。但是,如果多人看過自己的作品 ,而給出的建議和感受都相似的話,那么這個建議就是所謂的模式。
【如果真的是一個模式,或者是一個你非常尊敬的人給的建議,你就要考慮是不是要接受這個建議,并把它運用到你的寫作中。】
1.確定自己寫作模式的方法。
例如我來簡書之后,嘗試了好幾個寫作專題的方向,還有不同的故事類型和文風,同學看完反饋后的意見,我慢慢摸到自己擅長的方向,就是故事小說型。再加上,給別人點評的時候,從自己點評的話語中看出來,我更多地關注文章本身的結構,主題,情節的邏輯性,語言反而在意的不多。這樣綜合起來,我就看到自己的模式了,而這種模式本身是可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2.運用到寫作中。
我在摸索到自己模式后,差不多進行了三步走的運用步驟:A. 先進行片段練習的強化,這些片段只練習某一個項目,例如環境描寫,心理描寫,人物描寫。B. 片段練習后,就進行短篇練習,也是只練習一個項目,例如腦洞的結局反轉;情節塑造;或者根據納博科夫的那種卡片創作法。這個時期寫的東西可能沒有完整的故事,或者是完善的人物,沒關系。只要練習的一點突出完成就可以了。C. 強化訓練后,才是完整的篇章寫作,架構整個故事情節,人物塑造要多面立體,環境真實,語言和心理描寫強化人物的性格,還有情節推動人物的行為合理并且合乎邏輯,等等。最后階段才是要求自己一篇文章盡善盡美。
練習完短篇故事后,自然而然就會擴寫字數了,因為當一個故事里各種元素都要齊備,并且都恰到描寫的時候,字數自然就上來了。從短篇到中篇小說,長篇我不敢說,至今沒有完成一部30萬以上的小說,所以長篇小說這個還是我未來的學習對象,必須多加訓練。
修改文章說到底是推翻之前所寫的東西,難免會有不忍之感,這種時候,不妨換個角度和操作手法,把上一版的東西保存,重新保存一篇一模一樣的開始修改,形成下一個 版本,這樣剪貼、修改起來就沒有擔憂了,不喜歡的時候,還可以重新召回上一版。我的電腦里,都是這些各種版本的,修改到最后,總有滿意的出現,所以不要怕“割肉”,肉總會長回來的。
2017.12.11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37天